引言
“双碳”目标推动着绿色发展进程,将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森林生态价值转化面临效率不高、渠道有限等困境。在此情形下,林业碳票作为森林碳汇资产的关键凭证,与跨区域交易机制相结合,为打通森林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提供了创新性的市场化思路。
一、区域协同:激活林业碳汇跨域价值
林业碳票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量化凭证,代表一定区域内森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具有可交易、可抵押、可质押的资产属性。
更侧重于“普惠性”,针对小型、分散林场;“区域性”,由地方政府推动;和“生态综合性”,常隐含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多重生态价值。
跨区域交易打破地域限制,允许碳汇资源丰富地区(如生态保护区、林区)与碳排放需求旺盛地区(如工业集中区、经济发达区)直接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同时促进区域间生态补偿与绿色发展协同。
区域合作:价值协同释放
生态效益:跨区域交易整合分散的林业碳汇资源,形成规模化碳减排项目,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
经济效益:碳票交易为林区提供新收入来源,激励地方政府和社区参与生态保护,形成“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交易收益-再投资保护”的闭环。
社会效益:跨区域交易平衡区域发展差异,通过碳汇资源流动,推动生态保护责任共担、发展机会共享。
二、实施框架:构建生态价值转化闭环
01.实施路径
▶顶层设计
制定跨区域碳交易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统筹区域间碳汇资源开发与交易。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将碳票纳入生态保护补偿体系,提升政策协同性。
▶技术支撑
依托遥感、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林业碳汇动态监测平台,实现碳汇量精准核算与实时追踪。
开发碳票交易数字平台,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
▶市场培育
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参与碳票交易,形成多元市场主体结构。
探索碳汇质押融资、碳保险等金融产品,为碳票交易提供风险保障与资金支持。
02.实践案例
包头数字碳票首笔跨区域交易
包头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针对不符合林业开发条件的碳汇资源,探索地方碳汇市场。2021年,包头率先提出并启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2024年建成内蒙古首个地方林草碳汇交易服务中心,推动数字碳票“进场”交易,以撬动生态市场绿色价值流通。
▶做法
开发地方碳汇产品:推出“包头林草数字碳票”,作为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明确其可在区域内交易、流转、抵销。
搭建交易平台:通过包头公共资源产权交易线上平台,实现碳票公开、透明交易。
拓展市场范围:首笔跨区域交易中,乌海市企业以每吨94.4元的价格认购1279.66吨碳票,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赔偿,成交总价12.08万元,将服务范围拓展至自治区其他盟市。
▶成效
市场活跃:2025年已完成4笔交易,达2050.36吨,总价18.98万元;30200吨碳票被认购,应用于零碳活动、生态司法等场景。
价值认可:跨区域交易实现,碳汇价值获更广泛认同。
模式创新:在自治区率先实现碳汇区域交易和补偿,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路径。
福建沙县林业碳票跨区域交易
三明市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策源地,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在沪明对口合作框架下,沙县区紧抓“双碳”机遇,依托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深耕长三角碳汇消纳市场,推动林业碳票跨区域流通。
▶做法
精准对接需求:沙县区政府、杨浦区发改委协同沙县农交中心,搭建从需求对接、平台撮合到交易鉴证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核证碳汇资源:开发三明林业碳票项目,经认证后通过沙县农交中心平台交易。
促成跨区域合作: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认购3340吨碳票减排量,用于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博览会杨浦区主办活动的碳中和,实现上海民企购买的三明林业碳票首次应用于大型活动。
▶成效
交易活跃:全市累计开发碳票项目62个,核定碳减排量126.6万吨;沙县区促成6宗跨区域交易,累计实现碳减排量超1.7万吨。
生态价值显化:碳博会活动通过购买碳票实现碳中和,验证了跨区域消纳模式的可行性。
区域协同深化:沙县成为沪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前沿阵地,为全国提供跨区域碳汇交易经验。
三、风险防控:完善碳交易保障机制
01.制度规范强化
统一标准:制定相关林业碳票认定、核算、交易管理细则。
权属明晰:修订相关法规明确碳汇资产与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权属关系。
监管协调:建立生态环境、林业、金融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02.技术能力提升
MRV优化:推广遥感+地面抽样核查,建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白名单。
防重复计算:开发碳账户系统,实行项目全周期登记管理,防止同一碳汇量被用于多次交易或同时用于地方、国家、企业等多个层面的碳中和目标。
03.市场功能完善
交易效率:建设统一平台,强制披露项目全流程数据,促进供需方精准对接。
价格稳定:引入做市商制度,设立市场波动调节基金。
流动性增强:允许多元主体参与碳交易,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开发。
04.市场功能完善
自然风险:强制碳汇项目投保,按交易额提取风险准备金
金融风险:运用区块链追溯资金流向,建立”洗绿”行为联合惩戒名单
林业碳票与跨区域交易的融合,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区域协同激活碳汇价值、风险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实施框架构建闭环,可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资产高效转化,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需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释放林业碳汇的更大潜力,助力“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