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农场建设作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全国全面开展生态农场评价工作持续推进,2023年共建设345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全面建设地方生态农场,总结推广一批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生态农场建设成为支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生态农场建设,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01 生态农场建设的理念与原则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
1、生态农场建设的核心理念
生态农场建设的核心理念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更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这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壤健康、维持水资源平衡等。通过采取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生态农场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生态农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场建设首要原则在于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物多样性,并保护生态环境。在农场的设计、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并遵循自然法则,避免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各种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农场需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区域,避免过度开发;采用生态友好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并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如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土地,以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稳定性。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农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向高效、优质、绿色方向发展。这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为实现此目标,生态农场采取推广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并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此外,生态农场还致力于提供健康、安全、环保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在生态农场的建设中,应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科学种植和精准管理。物联网设备的引入则让农场管理更加便捷高效,通过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实现对农场各项活动的实时监管。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也为农场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生产数据,可以优化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02 生态农场建设的实践路径
1、规划与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场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注重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设计生态友好的农场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建设生态环保设施,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秸秆还田设施等,减少污染排放。此外,引进现代农业设备,如智能温室、无人机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种植与养殖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农作物与畜禽品种,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同时,推广生态种植与养殖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防治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培育有机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
4、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市场范围,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03 生态农场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1、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生态农场通过采用生态种植、养殖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化学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这使得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2、拓展农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这些产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3、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场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如“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品牌。这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附加值,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能够为农产品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还能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
04 案例分析
百色市乐业县“高山农业”
乐业县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双碳”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开展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打造“高山农业”基地。
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维护生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乐业县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该县逐步恢复了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区巡查制度确保了当地饮水的安全。
建设高品质“高山农业”基地
乐业县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连栋拱棚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创新“圳品赋能、粮菜轮作、一粮多菜”模式,建成1500亩乐业高山蔬菜(粮菜轮作)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推广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和太阳能云控制系统,强化生产过程溯源管理。投入6000万元创建有机肥料厂,构建“农业废弃物+有机肥料+绿色农业种植”的低碳有机农业模式。
创新生态农文旅项目发展模式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乐业县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文化+旅游+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引进外部投资和合作企业,该县打造了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如“奇幻农庄”+高山蔬菜基地文旅+农业深度融合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成效与影响
生态产品价值提升:通过发展“高山农业”,乐业县的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得到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农民增收: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和农文旅项目的开发,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乐业县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川高山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
金川高山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以有机大米种植为基础,农产品加工销售、文创产品设计、梯田休闲观光、乡村生活体验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生产生活综合体。
在农户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共同打造了稻米“川和”品牌。社员以种植大户、购销大户、科技管理人员为主,带动农户近300户。近年来,林川镇高度重视梯田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加快打造“云端梯田·浙里稻乡”——金川高山有机稻米田园综合体,以有机大米种植为基础,农产品加工销售、文创产品设计、梯田休闲观光、乡村生活体验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生产生活综合体。
如今金川合作社已经建立了一个集有机生产试验研究、有机水稻基地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有机稻米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田园旅游、稻米深加工、文创产品等等新产业也不断涌现,“浙南高山第一米乡”的名号也让更多人肯定。
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展示了生态农场在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高品质农业基地和创新农文旅项目发展模式等措施,成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也为其他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生态农场建设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还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农场还能够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农场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