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德宏州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与价值转化,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特色路径。
制度创新破局,推动从“生态保护”到“价值变现”的机制重构。构建“生态补偿+林业碳汇”双轨机制,发放生态补偿资金3.9亿元,覆盖全州55%的集体公益林。盈江县作为全省首个林业碳票试点,2022年发行全国首张林业碳票,为50户林农认证1.1万亩造林碳汇,年减排1.5万吨,获得企业认购收益115万元。形成“碳票+平台+交易”的可复制模式,还率先开展州级森林碳汇计量分析,为规模化开发奠定基础。构建“立法+规划+财政”制度框架,明确自然保护地财政事权,统筹资金并探索横向生态补偿。借助技术搭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跟踪雨林资源及濒危物种。完善碳量化管理和碳资产监测平台,建立森林储碳数据库及林业碳汇四大管理体系,提供碳资产认证交易服务,推动“无形生态”转变为“有形收益”。
产业裂变增效,生态友好型经济的“德宏速度”。林下经济爆发出“8倍增产”的绿色奇迹,草果种植亩产从传统的100公斤飙升至800公斤,亩均收益突破6000元。截至2024年,全州林下经济面积超75万亩,综合产值达60亿元,成为山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生态旅游催生“观鸟经济”,依托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犀鸟谷等资源,打造“国际观鸟节”“自然研学基地”等品牌,开发徒步、科普等深度体验项目。2024年,盈江犀鸟谷观鸟项目吸引游客2.3万多人次,带动就业426人,农民人均增收2.2万元。“以竹代塑”引领绿色革命。推出首批“以竹代塑”示范点单位,举办竹制品成果集中展销活动,全面营造“以竹代塑”的良好氛围。
价值转化创新,实现从“生态资源”到“金融资产”的跨界融合。创新“碳林+保险+补偿”模式,探索开发碳信贷、碳债券、碳质押、碳保险等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衍生产品,拓展碳汇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并探索林权抵押、生态补偿收益权质押等绿色金融产品。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确保生态保护红利惠及基层。生态护林员、乡村旅游从业者等岗位为本地居民提供稳定收入,形成“守护生态—获得收益—主动保护”的正向激励。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农林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