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凸显的当下,寻找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绿票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绿票模式概述
绿票模式,将生态环境影响及未来污染物治理成本转化为可量化的绿票价值。在土地出让、林权交易等关键环节,这些绿票作为交易媒介,引导并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态项目经营。此模式不仅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明确化与市场化,还加速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过程,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广绿票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的转变,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还能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生态项目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绿色投资和消费,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绿票模式的广泛应用还能够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票模式的推广意义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票模式的核心在于为原本难以直接量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未来污染物治理成本赋予了具体的经济价值,即绿票价值。这一创新机制为生态产品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和交易渠道,使得原本“无价”的生态产品得以在市场中流通和交易,从而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绿票模式的推广,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生态项目经营的热情。通过购买绿票,企业和个人不仅能够直接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中来,还能在此过程中获得经济回报。这种双赢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的发展,为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绿色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替代效应也将日益显著,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绿票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更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绿票模式让公众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责任和角色。这种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票模式的推广策略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策制定:政府应率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绿票的法律地位、交易规则、监管机制及处罚措施,为绿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
激励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先贷款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绿票交易,降低其参与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活跃度。
跨部门协作:加强环保、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绿票模式的落地实施。
完善市场机制
交易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绿票交易平台,实现绿票的集中交易、信息透明和价格发现。平台应具备高效、便捷、安全的交易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交易规则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易规则,包括交易方式、交易流程、交易费用、信息披露等方面,确保交易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监管体系构建:建立健全绿票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宣传与推广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绿票模式的理念、价值和优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案例展示:选取成功案例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让企业和个人切身感受到绿票模式带来的实际效益和好处。
教育培训:举办绿票模式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推动技术创新
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绿票交易中的应用,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提高绿票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金融科技融合:推动绿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融合创新,开发智能化、个性化的绿票交易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绿票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丰富绿票市场的投融资渠道和产品结构。
实践案例
01 江苏省泗洪县“绿票”交易
背景
泗洪县,作为江苏省的一个生态敏感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面临着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双重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但这一路径已难以持续。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泗洪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创新性地提出了“绿票”交易模式,旨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与转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绿票交易机制
(1)定义与量化
绿票是指将生态环境影响和未来污染物治理成本量化为具体的价值,并在土地出让等过程中进行交易的一种凭证。泗洪县制定了“绿票”交易指南,明确了绿票的量化方法和交易规则。
(2)交易流程
地块评估:县资规局在拟出让符合“绿票”模式出让条件的地块时,提出“绿票”模式组合出让建议。统计局组织机构核算地块生态产品价值总量,“绿票”办再结合不同土地规划用途调整调节系数,两者结合后形成“绿票”价值。
审定与配置:将地块的“绿票”价值提交县“绿票”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审定通过后配置生态产品项目后产生“绿票”证。
交易购买:附带“绿票”价值地块出让后,竞得人在泗洪县两山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购买该地块配置的“绿票”证。购买人每出资1元,可以从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购得1枚“绿票”,收益期15年。
(3)金融功能
泗洪县还赋予绿票金融功能,如抵押、变现等。县域国有担保公司联合银行机构推出“绿票贷”金融产品,绿票项目可在国有担保体系内抵押融资,金融机构可按照绿票项目估值80%以内进行贷款投放。
试点成效
(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票交易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量化和交易,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和转化。
(2)多方共赢:
政府层面:有效拓展了碳排放和生态空间治理模式,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生态总体平衡。
市场层面:绿票持有人可获得生态产品收益分配等保值增值服务和抵押融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社会层面:生态产品所在村集体可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或入股方式参与绿票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3)典型案例:
如泗洪洲亿国际汽车城项目通过购买17.17万枚绿票,获得了半城镇马浪湖林场10.9亩杨树15年的收益权,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土地使用权+林木收益权)出让。
江苏甲等包装有限公司购买了泗洪县首单绿票,并通过银行担保贷款进一步降低了流动资金压力,同时享有绿票项目的收益分成。
(4)提供可复制经验:泗洪县的“绿票”交易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技术支撑等措施,该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02 福建省永春县林权“绿票”
背景
永春县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其森林覆盖率高达58.5%,森林蓄积量达78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这为林权“绿票”的推出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传统的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产权不清、经营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永春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号召,创新推出了林权“绿票”这一新型林业经营管理模式。
绿票交易
永春县的林权“绿票”实质上是一种收益凭证,它融合了林票、地票、碳票等多种经营票据的特点,实现了林业资源的多种类经营收益模式。具体来说,国有企事业通过投入资金、技术,专业化运营林业资源,林业所有者则按面积折算成投资份额,共同制发绿票。这些绿票具有保值、增值、兑现、融资等多元特性,可以在合规的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转。
根据永春县的具体实践,绿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合作经营类绿票、林下经济类绿票、林业碳汇类绿票等。不同类型的绿票对应不同的林业经营模式和收益来源。
在绿票交易过程中,永春县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首先,建立了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对交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其次,通过搭建交易平台,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外,还注重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绿票交易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试点成效
(1)优化林业资源配置
通过绿票交易,永春县成功地将分散化、碎片化、偏远化的林地资源进行了收储整合,推动了林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这不仅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提升林农收入水平
绿票模式的推出为林农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林农通过持有绿票可以分享到林业经营带来的收益,实现了从“砍树卖木头”到“不砍树也致富”的转变。同时,绿票还具备融资功能,林农可以通过抵押绿票获得贷款支持,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和提高了收入水平。
(3)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绿票模式将林业碳汇、林下经济等生态产品价值进行了量化,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了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的转变,还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4)示范效应显著
永春县林权“绿票”的成功试点为全国其他地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许多地区纷纷表示将学习永春的做法,推动本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深度探索与可持续发展
在绿票模式的深度探索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内在潜力,确保其不仅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存在,而是能够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完善: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动态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确保绿票价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这包括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区域差异以及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期等因素。
跨领域融合应用:推动绿票模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探索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清洁能源项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绿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公众参与机制创新:建立更加便捷、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通过购买绿票、参与生态修复项目等方式直接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参与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增强全社会对绿票模式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绿色金融政策配套: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为绿票模式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包括设立绿票专项基金、开发绿票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参与绿票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对接工作,提升我国绿票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结 语
绿票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完善、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绿票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绿票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