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碳汇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江西省安远县作为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碳汇开发相结合,对于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安远县在这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改革背景与难题
安远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99.14万亩,集体林地228.3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6.35%。然而,长期以来,林权分散化、破碎化问题严重,使得林业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林农普遍缺乏资金、技术、现代管理经验以及市场对接能力,导致造林成活率低、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林改工作的瓶颈。
改革的具体措施
创新场村合作机制,激活沉睡林业资源
制定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制定《安远县场村共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三年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按年度明确目标任务,并细化分解到每个国有林场和乡镇。
设定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40个以上的行政村参与场村共建,平均每个村共建经营面积5000亩以上。
建立分配模式:根据合作模式和树种不同,建立差异化收入分配模式。建立内部考核评比制度,从场村共建的经营性收入中提取部分作为国有林场职工增核绩效工资;按照合作面积每亩1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乡镇奖励;国有林场与村民合作产生收益时,从中提取5%奖励村集体,实现国有林场、村组集体、村民三方共赢。
创新森林可持续经营,稳步提升森林质量
坚持分类经营:国有林场依托其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场外造林。
做好抚育管理:造林完成后,做好抚育管理,加强病虫害监测、常态化巡护等,巩固造林成果。截至目前,国有林场与17个自然村进行“场村共建”联营发展,营造林面积9.27万亩,其中场外造林2.44万亩,现有林改培6.83万亩。
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提供技术指导:国有林场为共建村提供技术指导、共享市场信息,有效拓宽村民致富渠道,推动集体林地保值增值。
树立示范引领:国有林场带头建设高山精品油茶示范基地、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种植基地,打造精品示范,辐射带动群众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推动产业集群:坚持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森林食品产业园,引进林业企业,将林业原始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升林产品综合产值,解决群众就业,形成林业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保障,依法做好集体林地延包工作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组长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林权服务组,制定出台《安远县集体林地延包工作方案》,举办培训班,对乡镇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建立县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挂点指导联系乡镇工作机制。
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下拨林地延包工作经费,购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对确需开展地籍调查的,由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招标的第三方公司开展,所需费用由财政负担。
依法依规延包: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延包工作,明确对家庭承包林地已经到期或承包剩余期限10年(结合实际可放宽至15年)以内的,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提前开展延包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及要求,同时对过程中的有关工作予以明确。
优化办证服务:实行“一窗受理、串联办理”新模式,升级不动产集成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林权管理与林权登记协同共享模式,实现林权流转审核与林权登记协同办理,以及不动产和林权登记数据实时共享。
加强统筹推进:县林业局与自然资源局联合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共同梳理、研究原林权登记颁证成果清理规范和整合建库及林地延包工作。
其他配套措施
推动金融与林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林业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模式,林农不仅可以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还能以林地未来的收益权作为担保获取贷款,有效解决了林农抵押物价值评估难、贷款额度低的问题。
推广森林保险: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林农购买森林保险,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病虫害等风险,林农能够及时获得保险公司足额赔偿,减少损失。目前,全县森林保险赔付金额181万元。
搭建林权交易平台:承担集体资源性资产、集体林地经营权、林业碳汇交易等十二大类交易业务,通过前置指导,为村集体、农户提供一站式、专业化、便民化的服务,减免信息发布、地籍调查、资产评估等3项费用的“一式二化三减免”举措,实现“评估 – 交易 – 登记 – 贷款”全链条服务。
成效与意义
安远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碳汇开发相结合,对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森林质量提升
通过“股权到户、联营管护”模式,整合分散林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例如,车头镇官溪村将3600亩集体林折算为267股,村民按人口持股,2024年通过林木交易获得首笔分红140万元。此举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还通过科学经营增强了森林固碳能力。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
林业碳汇开发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市场化补偿路径。安远县通过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鼓励碳排放企业购买林业碳汇,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为林农提供了直接经济收益,形成“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林业产业升级
改革推动林业向“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复合模式转型。例如,龙布林场推广“林+药、林+菌、林+蜂”等立体经营模式,使林地产值从每亩1600元跃升至8500元。全县打造1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综合产值达40.5亿元,近5万名群众获得生态红利。
绿色金融创新
创新推出林业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模式,林农可用未来收益权担保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题。截至2024年,全县林权贷款额达3.5亿元,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动力。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农通过流转、分红、就业等多渠道增收。例如,官溪村持股最多的村民叶永亮一家领到8300元分红,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全县近5万名群众获得生态红利,4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规范流转,减少了林权纠纷,增强了干群关系。例如,林权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免信息发布等费用,实现“评估-交易-登记-贷款”全链条服务,提升了村级治理公信力。
“林场+村集体”共建模式
村委会收回村集体山林资源,与国有林场合作发展营造林、油茶、毛竹等产业,收益按比例分红。2024年,场村共建营造林9.27万亩,新造油茶1.2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4个,打造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区域协同发展
规划建设“数字产权交易中心”,接入全国要素交易平台,推动与周边县市建立“赣南农村产权交易联盟”,探索跨区域要素配置,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助力“双碳”战略
林业碳汇开发是降碳增汇的重要载体。安远县通过发展碳汇林,提升了森林碳汇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推动乡村振兴
安远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碳汇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带动了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结语
安远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破局之道为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场村共建”“林票”制度等创新举措,盘活了林权,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林业碳汇开发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两者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还能推动乡村振兴。未来,安远县应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碳汇开发,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其他地区也可以借鉴安远县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碳汇开发的协同发展。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农林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