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双轨并行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碳票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载体,正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键桥梁。农业碳票通过量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吸收量或减排量,将农业生态效益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更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核心概念解析
农业碳票作为农业碳汇交易的凭证化载体,通过量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吸收量或减排量,将生态效益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第三方机构核证农业碳汇量(如柑橘林年固碳量),形成“碳信用”凭证,在碳市场交易中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这一创新机制将农业生态价值量化、资产化,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同时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政策层面,我国自2022年起推进农业碳汇交易试点。厦门市首创“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机制,实现碳汇交易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天津市“CNS碳汇宝”平台支持小微农林主体碳汇交易,降低中小农户参与门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发布,以及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碳汇的定义、计量方法、交易规则以及监管要求,为农业碳票的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实践现状分析
福建三明:柑橘碳票交易案例
标杆案例
依托多年林业碳票积累的经验,三明此次柑橘碳票交易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构建了“政府引导+平台支撑+市场对接”的成熟路径,具体实践可拆解为三大关键环节:
1.多方协同的组织架构
主导单位:三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碳票研制与核算,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交易平台:依托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资源对接,该中心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林业全产业链要素交易市场,具备成熟的产权交易经验;
参与主体:西际村、高山村经济合作社提供柑橘碳汇资源,三农新材料、安美奇铝业、盛达化工等6家企业参与收购,覆盖新材料、化工、金融等多个领域。
2.清晰可追溯的交易数据
本次交易总量达4200吨,交易单价为每吨15元,为两个村集体带来共计6.3万元直接收益。这笔收益不仅能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更让村民直观感受到“保护生态就能赚钱”——正如果农所说,柑橘园从此有了“两份收入”。
3.承前启后的实践基础
三明的碳汇探索早有积累:“十四五”期间,当地已创新林业碳票计量方法、发行全国首批林业碳票,还创设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建立全国首个林票公开登记系统。此次柑橘碳票,正是在林业经验基础上的“跨领域延伸”,让碳汇价值从山林拓展到果园。

现存挑战
核算标准尚未统一:当前三明柑橘碳票采用地方研制的核算方法,未纳入国家备案体系,若其他地区推广,可能面临“数据不互通、标准不兼容”的问题。
交易规模仍需扩大:6.3万元交易额虽具示范意义,但体量较小。目前交易依赖企业自愿购买,缺乏控排企业强制需求支撑,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农户认知仍有差距:部分农户对碳票的申报流程、收益分配逻辑了解不深,如虽然部分农户已受益,但更多普通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仍需引导。
价值延伸
从厦门茶园到浙江安吉竹林,从南京高淳的水稻碳汇“第一拍”到福建三明的柑橘碳票探索,农业碳票已超越单一产业试点,成为撬动“三农”转型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的关键抓手,其深层意义体现在农民、农业、国家三个维度的系统性变革中。
1.对农民:重构收入与发展逻辑
农业碳票为农民带来的不仅是“额外收入”,更重塑了其生产经营的底层逻辑,实现从“被动种地”到“主动护绿”的转变。
收入多元,抗风险能力提升:碳汇收益成为传统种养殖收入之外的“稳定补充”。
愿用绿技,认知技能升级:碳汇收益与生态保护挂钩,倒逼农民主动用绿色技术。
2.对农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农业碳票以“生态价值量化”为核心,倒逼农业产业跳出“高耗低效”的传统路径,向“绿色化、品牌化、链条化”转型,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绿色革命,破解传统困境:碳汇核算对“减排固碳”的要求,直接推动农业从“化学依赖”转向“生态循环”。
提升附加值,强化链条协同:碳票成为农产品“生态认证”的隐形标签,助力打造高价值绿色品牌。
3.对国家:助力双碳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农业碳票不仅是“生态产品变现工具”,更成为国家层面破解“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协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等难题的重要实践载体,具有战略级意义。
补充碳汇,支撑双碳目标:农业碳汇成为工业减排之外的关键“碳库”,缓解减排压力。
完善价值机制,助力共富:农业碳票破解了“生态价值难量化、难交易”的痛点,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实践范本。
补充碳市场,探索减排新路径:当前农业碳汇交易虽以“自愿购买”为主,但已成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

结语
农业碳票绝非简单的生态凭证,而是打通农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键纽带,更是开启乡村“生态富民”新赛道的核心抓手。它既为农民拓宽了增收路径,也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持久动力,更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之间搭建起协同推进的桥梁。
随着标准体系完善、交易市场激活与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碳票必将从试点探索走向规模化推广,让更多农业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绿色资本”,最终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中,书写“百姓富与生态美”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