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产品碳足迹作为衡量减排成效的核心指标,正逐渐成为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硬性要求。然而,当前企业在进行碳足迹认证时,普遍面临着成本高昂、认知不足、短期收益不明显等问题,导致认证意愿偏低。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认证奖励机制,对于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加速绿色转型进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析碳足迹认证奖励机制的设计逻辑与实施价值。
01.什么是产品碳足迹认证?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这一总量进行核算、核查,并对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确认,最终颁发认证证书的过程,就是产品碳足迹认证。
其核心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及指南》,国内则有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等标准,同时不同行业还有各自的特色规范。
核证流程主要包括申请与合同评审、文件评审、现场核查、报告编制与整改和证书颁发等环节。其中,申请与合同评审是企业提交认证申请后,与机构明确范围、费用等核心条款并签订协议;文件评审聚焦企业生命周期数据、边界设定等资料的合规性审核;现场核查通过实地验证生产流程与数据的匹配性;报告编制与整改需企业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完成修正;最终经确认符合标准后颁发认证证书。
02.为何要设奖励机制?
1.对国家战略实施的支撑作用
奖励机制有助于加速 “双碳” 目标的落地实现。过奖励机制,可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碳足迹认证,从而为企业、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产品碳排放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国家制定碳减排政策、评估碳减排效果、推动碳市场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企业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后,可以通过精准量化上下游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识别高碳排节点,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优化供应链管理,逐步构建起低碳、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产品碳足迹认证奖励机制可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工作,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整个行业的低碳发展。
3.对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
奖励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的认证成本,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通过碳足迹认证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如获得出口准入资格、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增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优势等,从而提升绿色竞争力。
03.奖励机制的多元设计
1.奖励主体
政府主体:通常是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厅等。例如,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5年度江苏省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奖励工作的通知。
行业协会:部分行业协会也会设立奖励机制,以推动行业内的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升行业的整体绿色水平。
2.奖励对象
企业:在特定地区内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且能够提供实际产品或服务。
公共机构:一些地区的奖励政策也涵盖了公共机构。
3.主流奖励形式
资金奖励:这是最常见的奖励形式,政府或相关机构会给予企业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对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足迹认证。
政策支持: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或便利。
04.国内奖励机制的探索与启示
地方奖励政策汇总
广东省
2023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打造一流质量品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并于2023年6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鼓励企业践行低碳转型,对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的,按每张证书子以最高10万元资助,支持碳足迹标识认证产品。
同时,深圳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深圳市罗湖区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也规定,对上一年度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的企业,按每张证书给予不超过1万元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每年最高5万元,截止时间2025年12月31日。
浙江省
1.绍兴市越城区
2022年12月,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发布《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先行区“1515”专项行动专项政策》,对相关企业实施奖励。首次取得“浙江制造”国际互认证书、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每增加1张证书奖励5万元,最多不超过20万元。
2.绍兴市上虞区
2025年2月,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六个政策的通知,对首次取得“浙江制造”国际互认证书、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的企业,给予不超过10万元奖励;每增加1张产品认证证书给予3万元奖励,最多不超过10万元。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品字标”授权的,给予每家不超过5万元奖励,已取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的除外,截止时间2025年12月31日。
上海市
2022年8月黄浦区人民政府印发《黄浦区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并从2022年9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对首次获得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体系、产品碳足迹等认证的企业,以及积极开展碳信息披露等工作的企业,经认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补贴。
江苏省
2024年6月,常州市印发《常州市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补贴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绿色建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获证企业,每张证书给予最高2万元补贴,单个企业累计最高补贴5万元。补贴资金拨付按照市惠企利民财政资金“直达快享”兑付流程,精准直达企业。
内容来源:常州发改微信公众号
2025年7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江苏省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奖励工作的通知。省级财政按照年度奖励资金总额确定单个产品或服务的奖励,实行定额奖励,每个产品或服务可获奖励不超过5万元,同一企业或单位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
启示
从各地奖励政策来看,产品碳足迹认证奖励机制的设计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产业针对性,如常州聚焦动力电池、绿色建材等本地优势产业,广东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特色,体现政策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深度适配;二是阶梯式激励,浙江、广东等地通过“首次认证+增量奖励”的梯度设计,既降低企业入门门槛,又鼓励持续深化减排行动;三是层级协同性,江苏形成“市级专项补贴+省级定额奖励”的联动模式,上海、深圳则将区级政策与市级规划衔接,构建起多层级支持体系。同时,多数政策设置明确有效期,既通过短期激励快速激活市场,又为长期机制完善预留调整空间,为全国范围内奖励机制的推广提供了“精准化、差异化、协同化”的实践范本。
产品碳足迹认证奖励机制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制度创新,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补贴企业”,更在于通过政策杠杆撬动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意识。面对当前挑战,需以“精准激励、市场协同、严管厚爱”为原则,既通过差异化政策降低企业参与门槛,又借助市场化工具构建可持续的激励生态,最终让碳足迹认证从“政策要求”转变为“企业自觉”,为我国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