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起,我国出台的政策与办法逐步明确了林业碳汇领域的概念、相关技术要求、计量与监测标准等。
2014 年,北京、福建、广东相继出台了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的相关规则、政策。
2018 年,我国建立了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通过碳中和、碳普惠等形式支持林业碳汇发展。
2020-2021 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规则相继出台。
2022-2024 年,减污降碳和碳排放交易成为政策主要聚焦领域。
2024年1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鼓励排放企业和单位购买林业碳汇抵消其碳排放。
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模式
会议碳中和
2021年4月26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永泰大湖国有林场新造192亩碳中和林,预计6年内新增碳汇897吨,再通过购买罗源-长龙-陀市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200吨FFCER,总共抵消会议产生的1097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通过向中林集团购买65吨FFCER,抵消了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2021年7月23日,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购买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300吨FFCER(福建林业碳汇),抵消了会议产生的碳排放。此外,为弘扬“绿色世遗·碳中和”的理念,世遗大会近百位中外嘉宾在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种植了一片以榕树、山樱花为主的碳中和林。
会议碳中和,通过购买林业碳汇、营造碳中和林等方式,为会议举办增添了一抹绿色,目标是实现会议“零碳排放”,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倡导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数字碳票
2021年3月,包头市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2021年6月包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林草碳汇试点。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后,成功开发出来的碳汇区域交易产品-数字碳票。
2023年10月,包头市以固阳国营林场为对象,开发出首笔15万吨包头“数字碳票”,成为我区首笔地方碳汇产品,并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碳汇区域交易和区域补偿。
2024年1月24日,包头市表示将捐赠包头地方开发的林业“数字碳票”5000吨用于“十四冬”碳中和活动,抵消赛事举办期间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助力自治区打造一场具有示范意义的“零碳赛事”。这也成为包头“数字碳票”又一个精彩的应用场景。
一元碳汇
2019年,顺昌县在建西镇开展“一元碳汇”项目试点。组织编制了《林业碳汇自愿交易路径设计》,将建西镇路兹村、慈太村和谢屯村3个贫困村90个贫困户的林地面积6086亩作为碳汇林,依据方法学计算出2.99万吨的碳汇量。
2023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元碳汇”项目首次登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舞台,成为中国馆100多项精彩活动中的一大亮点。顺昌“一元碳汇”小程序上线至今已有12316人次认购了8464吨碳汇量,资金84.64万元,惠及林农769户。
顺昌县,以“双碳”目标为牵引,着力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从顶层编制零碳顺昌“1+4”系列方案,持续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及“一元碳汇”等全国创新典型机制升级扩面,以打造“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乡村”等顺昌样板为统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
2023年11月28日,“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服务项目在浙江龙泉试点落地,
龙泉市国有林场在城北乡、道太乡、住龙镇开发的“龙泉市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面积共4970.5亩,碳普惠核证备案减排量7563吨。扣除已售出核销的碳普惠项目减排量1093.787吨。此次,投保的减排量为6469.213吨,面积换算为4251.65亩。
“林木碳汇价格指数保险”是龙泉市发行浙江省首单,扩大了金融领域对碳汇的支持,填补了浙江省林木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的空白。
保障开发主体在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碳汇价格降低时获得理赔,给予碳汇项目开发主体很大力度保障。
碳汇基金
2023年6月21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包头碳汇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致力于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建设和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支持碳汇造林、森林经营、湿地和草原的保护与修复、增汇措施研究、碳汇计量监测及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基于林草碳汇的市域碳中和机制等方面的公益活动。
包头已经初步构建起试验区“四梁八柱”基本架构,累计实施各类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工程460万亩,合作建设1.2万亩的碳汇林,规划建设12个森林碳汇发展片区、5个草原碳汇发展片区、5个湿地碳汇发展片区,建成“包头林草碳汇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包头林草碳汇认定流转平台”、“包头林草碳普惠平台”,林草碳汇市域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的重要方向。
据预测,2030 年林业碳汇市场需求规模超 100 亿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要结合地方资源,整合林地、林木的使用权、经营权等林业相关资源,设计业务模式。基于林业相关资源,把握CCER重启机遇,可从两个方面拓展碳汇业务:
1.切准林业碳汇赛道,开发碳资产
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切准林业碳汇细分赛道,布局CCER项目,参与碳资产开发。
2.把握国储林政策契机,融合布局林业碳汇项目
以国家大力支持储备林建设为契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同时开发碳汇项目。
通过科学、合规地开发和交易林业碳汇项目,有利于将有些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和经济优势,使“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以市场机制给予生态产品生产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促进农民增收减贫,同时激励森林经营者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和保护,促进林业发挥更多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关注我们,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我们将持续为您分享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期待与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