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碳汇

林业碳汇资讯

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实践模式与效益探索

2025-09-16

导语 国家“双碳”政策对企业减排提出明确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碳汇交易的市场化平台。与此同时,企业面临来自监管和投资者的减排压力,ESG投资理念的普及也推动了企业低碳转型。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探索包括碳汇交易在内的多种碳中和途径,以实现合规运营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 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既能履行减排责任实现绿色发展,又可获取碳汇收益提升社会形象 。 01.企业自身发展 ●提升品牌价值: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能增强消费者认同感。 ●满足合规要求:以碳汇指标抵消排放,可确保合规,避免超标罚款、停产整顿等风险。 ●挖掘市场机遇:碳汇指标作为…

查看更多

融合共生:林业碳汇与EOD模式的价值转化逻辑与实践

2025-09-09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的双重要求日益凸显。林业碳汇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兼具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与碳交易市场的经济潜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通过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林业碳汇的价值转化提供了创新路径。本文结合真实可查的典型案例,探讨林业碳汇与EOD模式如何构建“生态+产业”的共生发展模式。 一、核心概念解析 1.概念解析 林业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修复等林业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EOD模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推动生态效益向经…

查看更多

碳汇机制下特色农业的升级路径探索

2025-09-05

导语 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农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减少自身碳排放,另一方面需通过增汇抵消其他行业排放。有机种植、生态牧场、林下经济等特色农业因其低化学投入、高生物多样性特征,天然具备碳减排与增汇的双重优势。碳汇机制通过经济激励将农业生态价值量化,使“减排增汇”成为特色农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其从“产量导向”转向“生态价值导向”的可持续模式。 一、内在联系:碳汇与农业的协同效应 碳汇机制通过“生态价值量化—经济激励反馈—产业模式创新”的闭环逻辑,推动特色农业实现“减排增汇”与“产业增效”的协同升级。 01.碳汇机制的内涵 碳汇机制是一套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进行量化、核证、市场化的体系。其核心在…

查看更多

林业碳汇交易小程序:连接公众与生态的数字化桥梁

2025-08-27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与2024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实施的背景下,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小程序成为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流通难、普惠难”的数字化利器,让“碳库”变“钱库”的愿景通过指尖操作成为现实。 这些小程序既是地方试点创新实践,也是国家碳市场有机组成,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它们不仅实现碳足迹测算、在线认购等基础功能,更创新推出各种特色服务,大幅降低交易门槛。林业碳汇交易小程序正成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全民参与碳中和开辟了便捷高效的新路径。 行业趋势 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领域的行业趋势正呈现多维度深化发展特征: 一方面,场景化与普惠化成为重要方向,地方试点积极…

查看更多

广西发布首批碳汇造林主推树种

2025-08-22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发布了首批广西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具体包括桉树、黧蒴锥、木荷、香合欢(黑格)、闽楠、米老排、红锥、枫香、任豆、火力楠等十种。据测算,首批广西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在中等立地条件下20年生树木,每公顷碳储量可达94~397吨。 林草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压舱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按照树种的碳储量、密度和造林可行性等碳汇属性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从区内主群落优势树种、乡土树种及已驯化的造林乔木树种中筛选出首批广西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各树种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一、桉树(Eu…

查看更多

“乡村林碳”价值实现新模式探索

2025-08-20

引言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我国乡村森林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大,但生态价值未充分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乡村林碳”发展,是提升碳汇能力、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乡村林碳”是以乡村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机制,依托集体林权改革,强调社区参与,兼具三重效益,探索其模式意义重大。 一、开发聚焦:乡村林碳价值基础 江西省武宁县创新探索“乡村林碳”模式,通过开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林木碳汇项目,将零散生态树种纳入碳汇交易体系。乡村林碳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乡村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基础 开发对象 聚焦乡村“四旁”(村旁、宅旁、水旁、…

查看更多

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的创新实践与模式升级

2025-08-13

引言 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作为绿色金融创新工具,正成为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重要通道。这一模式通过将未来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标的,有效破解了林业经营周期长与融资需求急迫的核心矛盾。近年来,随着CCER市场重启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地已探索出多元化实践路径。 一、基础框架: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涵义与支撑 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指林业经营者(如林场、合作社、企业等)以其拥有的林业碳汇项目未来可获得的碳减排收益(如CCER、林业碳票等)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破解林业经营周期长、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碳汇项目开发。 然而,要让这一创新融资模式真正落地并发挥长效作用,离不开完善…

查看更多

因地制宜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咱这儿的碳汇能生金

2025-08-11

编者按: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各地发挥碳汇价值,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把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 1.贵州从江 森林碳汇,盘活林地又惠农 “守着林子,能‘卖空气’!”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恰里村,村民吴学勇拿着存折,脸上洋溢着喜悦。吴学勇口中的“卖空气”,正是当地实施的单株碳汇项目。 单株碳汇项目,是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精准测算每一棵符合条件的树木在生长周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并赋予其市场价值,这是贵州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有效探索。 2019年,从江县在7个村试点单株碳汇项目,挖掘和盘活群众手中的林…

查看更多

塞罕坝林场百万亩林海的“两山”转化新答卷

2025-08-08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资源总价值231.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成为守卫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林场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依托百万亩林海,积极探索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奋力书写“两山”转化新答卷,成为首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守护绿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