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林业大省,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屏障为江西乃至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显示,江西现有林地1.56亿亩、森林面积1.55亿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位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蓄积量76919.13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1.94立方米。
从森林可持续经营角度来看,江西森林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但扩大森林资源面积难度越来越大,森林资源质量和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提升森林质量和增加林业碳汇的潜力巨大。
1 江西省林业碳汇政策汇总
2021年6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共同起草了《江西省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江西省内林业碳汇开发、申报以及交易管理流程。
同年,江西省林业局印发《江西省林业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1-2030年)》,明确提出了2025和2030年全省林业碳汇工作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2022年,江西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将森林碳汇价值纳入生态补偿机制,并在全国先行先试。
2023年9月,《江西省森林碳汇综合能力评价方案(试行)》出台,设置森林碳密度、森林碳汇量、新造林固碳潜力、森林经营固碳潜力、林业有害生物碳损失、森林火灾碳损失六项指标,充分考虑各地森林资源禀赋、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保护对林业碳汇的贡献度。
2024年1月,江西省着力完善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江西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将森林碳汇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畴。江西省财政安排360万元资金,对森林碳汇综合能力评价前40位的县(市、区)及其所在设区市给予补偿。江西成为全国首个将森林碳汇纳入生态保护补偿的省份。
江西省森林碳汇综合能力得分前5名的县(市)为浮梁县、安远县、崇义县、婺源县、德兴市,其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禀赋高,新造林成效好,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措施有力,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损失碳量少。就单项指标而言,森林碳密度得分前3名的县(市)为井冈山市、资溪县、婺源县;森林碳汇量得分前3名的县为婺源县、修水县、宁都县;新造林固碳潜力得分前3名的县为永丰县、万安县、吉水县;森林经营固碳潜力得分前3名的县为婺源县、安远县、浮梁县。
2 江西省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
江西省围绕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交易、林业金融创新、产业化利用为重点,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助推“点绿成金”“生态变现”。
01 建立调查监测和补偿机制
一是丰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指导资溪县创新实施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制度,发放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指导万年、崇义、南丰等县创新落实湿地经营权权能,开发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生态产品;指导广昌县制定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期限延长登记工作方案,1875户签订延期合同。
二是协同完善林权登记制度。省林业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印发有关文件,推进林权登记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林权管理服务系统与抚州市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互联、协同办事和数据共享。
三是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江西省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四是完善林业生态产品差异化保护补偿机制。在生态公益林每亩21.5元的补偿标准基础上,将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亩35、33、29元。
02 健全流转交易市场机制
一是建立权益类生态产品流转机制。依托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设立林权流转服务平台,细分油茶林、药材林、香料林、用材林等细分板块,实行保证金和交易价款第三方托管结算,开展摘挂牌、竞价交易。设立生态产品(抚州)交易平台,挂牌林业碳汇、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等调节类生态产品。
二是建立湿地占补平衡运营机制。设立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在万年、崇义等9个县试点,建立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登记、核算、管理、交易等机制。
三是创新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设立赣林碳抵消平台及试点县子平台,武宁、崇义、兴国县创新制定乡村“四旁”、油茶、公益绿化树碳汇技术规范。武宁县首期开发长水村1845吨林业碳汇,并通过“会议+碳汇”“司法+碳汇”等形式消纳完毕。
四是建立大宗林产品交易机制。设立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上线红木方料、黑茶、普洱茶、茶油等10多个交易产品,开展仓单、订单摘挂牌交易。
03 创新价值实现金融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省林业部门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印发林权和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建立林权贷款林银协同服务机制、开展林权收储担保体系建设、做好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等文件。
二是建立林银保协同服务机制。以省级大集中的模式,建立全省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协同办事、合作风控的服务闭环,与建设银行、农商银行、国寿财险、人保财险等初步建立协同机制。
三是建立林权贷款担保和碎片化林权收储机制。在全省选择安福等21个县,开展林权收储担保试点。目前,资溪、崇义县设立收储担保基金,乐安、宜黄、袁州等12个县(区)组建了林权收储机构,合计收储林权53.23万亩,代偿贷款4307.69万元。
四是协同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协同金融机构在全省推行“金穗油茶贷”“林农快贷”“百福·公益林收益贷”及“油茶、中药材地方特色保险”,创新林业碳汇收益贷、森林固碳价值贷、湿地经营权贷、湿地生态修复贷。
截至2023年10月,江西省累计开展各类林业生态产品交易70多亿元,其中,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7000多万元,大宗林产品交易6.4亿元;全省累计发放林权贷款329.6亿元,贷款余额154.27万元。林业领域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调查监测、流转交易、金融保障、经营开发机制,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价值实现路径逐步形成。
3 江西省赣林碳抵消平台
赣林碳抵消平台是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建立的全省统一的林业碳中和平台,并根据试点县不同需求定制了符合区域特色的子平台,实现林业碳中和碳汇量在线登记、公开展示、在线中和、积分兑换和碳排放计算器等功能,支持开展零碳会议、低碳旅游等应用场景。
该平台依托江西省联交运登记结算中心的“平台结算通”系统开展资金托管和支付结算。
武宁县“乡村林碳”、崇义县“康氧林碳”项目通过赣林碳抵消平台累计交易林业碳汇1668.7吨,成交金额8.34万元。
4 江西省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案例
近年来,在国家林草局的安排部署下,江西省将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提到重要议程,全省上下积极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为加快建立江西省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作出了有益探索。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选择11个国有林场、2个乡镇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确定3个县开展林业碳中和试点。
01 江西首个油茶林碳汇项目
油茶是江西省主要经济林树种,兴国县是“中国油茶之乡”,被誉为“江南绿色油库”。全县油茶林面积6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9.65%,面积上万亩的乡镇有18个,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巨大的碳汇供给潜力。
2022年,兴国县被列为江西省林业碳中和试点单位,试点开展油茶林碳汇开发,可在实现油茶林碳汇价值的同时,示范推广油茶林固碳增汇技术措施,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02 首个乡村“四旁”林木碳汇项目
2023年2月,全省首个乡村“四旁”林木碳汇项目选定在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经过上级支持和配合,今年4月签发登记了首批“乡村林碳”1845吨,已销售“乡村林碳”1656391kg,获得收益82805.3元。
此次“乡村林碳”项目碳汇收益资金的发放是一次林业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是生态产品实现“变现”,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03 首个海外林业碳汇合作项目
2023年9月6日,江西丰林与赞比亚共和国绿色经济与环境部举行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签约江西省首个海外林业碳汇合作开发项目。
赞比亚政府将授权江西丰林开发400万公顷森林林业碳汇,以及营造10万公顷增汇人工林。江西丰林将帮助赞比亚政府分阶段恢复和维护400万公顷森林的固碳增汇,同时将按照国际普遍执行的林业碳汇相关方法学标准,对410万公顷森林开展林业碳汇开发设计、审定、监测计量、核证、委托交易等。
经初步估算,该项目将开发可交易碳汇量23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按照国际通行的40年计入期标准,40年总碳汇量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时可带动6.56万农民就业。
04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地区崇义
2021年,崇义县被确定为江西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地区之一。经初步核算,当地共3.8万余亩林场纳入试点经营,预计未来10年固碳量可达30万吨。
2024年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排了1000吨林业碳汇,按每吨50元的价格挂网线上预售,通过“零碳会议”、绿色政务、“碳足迹”、积分兑换商品等方式,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消纳林业碳汇。
经初步测算,我县可进行林业碳汇开发的林地约165万亩。按80%左右的开发面积、每吨交易价50元初步估算,每年可开发林业碳汇54万吨,产生经济收入2700万元。
崇义先后对接了江西丰林、北京金诺、赣州林业集团等近20家企业,积极洽谈林业碳汇开发项目,为今后全面实施林业碳汇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05 探索远期林业碳汇交易
抚州市颁发远期林业碳汇权益资产备案登记证,避免一碳多卖,圈林圈碳问题,解决林业碳汇交易、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汇保险难题。制定全国首个《抚州市远期林业碳汇权益资产备案登记暂行办法》,采取统一评估、统一备案、统一颁证、统一交易,保护了林农合法权益。
由市农发集团收储全国首例远期林业碳汇1.46万亩,碳汇量13万吨,交易额130万元。全市建立碳汇林示范林基地169万亩,新增林业碳汇194万吨。农业银行抚州分行获得全国首单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1亿元,完成远期林业碳汇林收益权质押贷款910万元,人保财险抚州公司开展碳汇林保险试点229万元。
江西林业局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调研,摸清林业碳汇可开发项目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在调研基础上,江西省起草规范全省碳汇开发交易的指导性文件,引导碳汇项目有序开发。同时,探索开展碳汇收储流转和金融保险业务,不仅在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林权流转服务平台、生态产品(抚州)运营中心开设林业碳汇板块,推动碳汇交易,还加强林业部门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开展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账户质押贷款、碳汇林价值保险和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等业务。
江西省加快推动林业碳汇资源合理开发,着力打通碳汇价值转换通道,增强林业碳汇发展原动力。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期待与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