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背景下,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意义重大。它们不仅助力碳中和,通过增强碳汇能力减少二氧化碳,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绿色动力”;也实践生态保护,科学管理森林,维护生态健康与生物多样性。同时,试点项目创新林场经济模式,通过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等,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增长,为创造新机遇。本文全面剖析试点全链条,从规划到实施、监测到增收,结合实例,旨在为森林碳汇交易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前期准备
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作为探索生态与经济并进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了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名单,包括以下21个试点: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山西省梁家油坊中心林场、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单湾甸子镇实验林场、黑龙江哈尔滨丹清河林场、江苏省盐城林场、安徽省霍邱县西山林场、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湖北省太子山林场、湖南省水州市江华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高峰林场、重庆市永川区国有林场、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甘肃省小陇山国有林场、新疆自治区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吉林森工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长白山森工大兴沟林业有限公司柳婷林场、龙江森工林口林业局、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分公司、大兴安岭集团图强林业局、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
2024年,除已公布的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外,众多地区纷纷启动并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项目。
然而,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地实施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准备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前期准备步骤:
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实施过程
然而,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地实施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准备工作。
一、项目申报与启动
▶项目申报
编制项目申报书:基于前期资源评估与规划的结果,详细阐述试点项目的背景、目标、内容、预期成果及社会效益等,形成项目申报书。
提交审批:将项目申报书提交至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在提交过程中,需明确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创新性,争取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沟通协调:在申报过程中,积极与审批部门沟通协调,解答疑问,补充完善申报材料,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批。
▶项目启动
成立项目组:组建由林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外部专家组成的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签订合作协议:与参与项目的各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项目实施与管理
▶造林、再造林与森林抚育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规划方案,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造林、再造林和森林抚育实施方案,明确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抚育措施等。
组织施工: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造林、再造林和森林抚育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过程管理: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建立项目档案,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碳汇监测与评估
详细评估林场碳汇资源:
数据收集:收集林场的基础地理信息、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气象资料、土壤数据等,这些数据是评估碳汇资源的基础。
现场调查:通过无人机航拍、地面样地调查等方式,对林场的植被覆盖、林分结构、生长状况、土壤类型和厚度等进行详细调查。
碳汇量计算: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模型和方法,如生物量法、蓄积量法或综合法等,结合现场调查数据,计算林场的碳储量及其年度增长量。
潜力分析:根据碳汇现状,分析林场的碳汇增长潜力和减排空间,识别适合开展碳汇项目的重点区域和类型。
三、资金筹集与运用
▶资金筹集
政府补助: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资金,作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
社会资金:通过碳汇交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自筹资金:林场自筹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实施,体现林场对碳汇项目的重视和投入。
▶资金运用
优化资金配置: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金,确保关键环节的投入。
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绩效评估: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评估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为后续资金筹集和运用提供参考。
国有林场森林碳汇增收路径分析
在深入剖析国有林场森林碳汇增收路径的过程中,除却核心的碳汇交易机制探索之外,亦需关注并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等三大维度所展现出的显著增收潜力与战略价值。这些路径不仅丰富了林场的经济增长点,更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一、碳汇交易
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国有林场应积极探索将森林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需对林场的碳汇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与监测,明确其碳汇潜力和价值。其次,加强与政府、碳交易机构及市场的合作,建立规范的碳汇计量、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确保碳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参与碳交易,林场可以将碳汇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实现碳汇资源的价值变现,从而增加林场的经济收益。
政策与机制创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有林场参与碳汇交易,如提供碳汇项目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同时,建立健全碳汇交易机制,包括碳汇项目的开发、审核、注册、交易、监管等全链条管理,为林场参与碳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二、生态旅游
依托林场自然资源:国有林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林场可以依托其森林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文化底蕴等,开发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徒步、野生动植物观赏、生态教育、康养度假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森林步道、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旅游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拓宽旅游市场销售渠道。
三、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种植: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种植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同时,注重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林下养殖:利用林下空间和资源,发展畜禽养殖业。通过生态养殖方式,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经营模式:鼓励林场职工参与林下经济活动,通过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参与林下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四、绿色金融产品
利用绿色金融政策:国有林场应充分利用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红利,开发碳汇相关的金融产品。如发行绿色债券、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收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碳汇收储和交易活动。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国有林场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业务满足林场多元化金融需求。同时加强与政府、林场及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
实践案例
1、盐城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
盐城国有林场,自1959年建场以来,长期承担着江苏沿海防护和自然生态保护的职能,是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盐城林场成功入选国家级森林碳汇试点林场,成为江苏省唯一、全国仅有的21家国有林场之一。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抚育措施,提升林场碳汇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01、可借鉴做法
精准抚育与科学管理:盐城林场在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院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原亚行项目区6000亩密度较高的林木进行先行抚育的方案,并分三个年度实施。通过精准提升、优化树种、修剪、施肥等经营措施,有效提高了全场森林质量。
建设碳汇试验基地:林场已探索建设碳汇试验基地200亩,包括碳汇监测林和碳汇对比林,用于碳汇的计量、监测和评估。这种实践为科学评估碳汇效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多元化树种配置:在抚育和改造过程中,林场注重多元化树种配置,如栽植无絮杨、榉树、乌桕、苦楝等树种,探索完成纯林、混交林、乔灌结合等多种造林模式。这有助于提升林分结构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强化监测与评估:林场布设监测样地,进行碳汇监测以及经营前后的效果对比。通过科学监测和评估,为碳汇项目的持续优化提供了依据。
02、增收路径
▶促进碳中和
碳汇能力增强:盐城林场作为国家级森林碳汇试点林场,积极探索典型困难立地区域林业固碳增汇模式,通过植树造林及林木抚育工作,有效提高了森林的碳汇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盐城林场已成功探索建设碳汇试验基地,栽植多种苗木,开展碳汇监测基础研究工作,为碳汇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碳汇交易量增长:随着碳汇项目的推进,盐城林场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汇交易实现了生态效益的市场化价值补偿,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力量。
▶生态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盐城林场在碳汇试点过程中,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通过优化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等措施,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不仅有助于防止森林退化,还增强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江苏沿海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盐城林场在碳汇试点过程中,也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丰富的植被种类和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林场经济增收
碳汇交易收益:盐城林场通过参与碳交易市场,实现了碳汇交易的收益。这些收益为林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来源,有助于改善林场职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生态旅游发展:在碳汇试点项目的推动下,盐城林场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森林资源,盐城林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项目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精准计量与交易的全链条运作,有效促进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加强了生态保护,并开辟了林场经济增收的新路径。该项目不仅通过造林与再造林提升了森林碳汇能力,还通过碳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金融创新等手段,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展望未来,建议继续加强政策支持、科技引领、金融创新与市场机制完善,以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森林碳汇项目,为碳中和事业、生态保护及林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