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品种最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最悠久、竹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我国竹林面积641.16万公顷,其中毛竹林467.78万公顷,年可用竹资源超过1亿吨。“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浙江省安吉县森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则被评为“中国竹乡”。
PART.01
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背景
安吉当地植被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拥有竹林面积101.1万亩,其中毛竹林87万亩,曾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竹乡”。近年来,安吉在做实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做精竹产品深加工的同时,通过建立竹林碳汇收储平台,推动交易入市,将毛竹林的生态价值高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带动全县167个行政村、5.1万户农户、林农取得长久性收益。
2012年,安吉县就与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碳汇省级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通过建设43米毛竹林碳水通量观测塔从通量的角度科学阐明了竹林是个巨大的碳库。
2021年12月28日,中国首个“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上线,从而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2024年1月10日,安吉竹林碳汇共富项目3亿元红利已陆续发放至全县167个村集体和5.1万户农户手中。
PART.02
竹林碳汇共富项目模式解析
1 资源收储与规模化经营
安吉首创“两山合作社”,对生态资源进行分类调查,叠加整合、动态更新约300个数据图层,构建了“生态资源管理应用一张图”,精准探明全域竹林碳汇生态资源本底。通过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竹林经营权流转至对应村专业合作社,再由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至县“两山合作社”,统一进行竹林碳汇市场交易管理,从而推动全县竹林经营权向集约化转变,实现了竹林碳汇生态资源规模化经营。累计流转竹林84万亩,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固碳能力和碳汇量。
2 平台建设与市场交易
安吉依托“两山合作社”,在全国首创了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构建了资源管理、资源收储、经营服务、产品追踪、效益增值、收益分配等6大应用场景,形成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流程开发体系。安吉探索开展了县内交易和市内跨县交易,累计有21家企业(机构)购买竹林碳汇2.5万吨,交易额172万元,初步建立了区域性的竹林碳汇交易市场。
3 绿色金融与产品创新推出
安吉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碳汇惠企贷(针对企业)、碳汇收储贷(针对两山公司)、碳汇共富贷(针对农民)、毛竹碳汇富余价值恢复补偿保险、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对购碳企业实行金融让利,对固碳林农实行保险托底,促进竹林碳汇供给方、消费方良性循环。
安吉农商银行发放竹林碳汇系列贷款50笔,金额共计2.4亿元,其中面向村集体发放的“碳汇共富贷”47笔,金额1.9亿元;永裕家居、乐捷股份、大成纸业3家企业获得碳汇惠企贷11900万元,并与安吉“两山公司”签订碳汇认购协议,合计缴纳购碳资金41.6万元。至此,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收储已增碳汇和“销售”碳汇形成闭环。安吉县从国家开发银行拿到120亿授信额度。
4 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
坚持“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的原则,大力推行“两入股三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农户将竹林经营权流转至村专业合作社,获取租金;二是村专业合作社将林权流转金用于共富产业园、共富乡宿等具有稳定收益经营性项目的入股投资,获取股份收入;三是引导农户就近参与竹林生产和经营管理,获取薪金。
PART.03
成功经验与借鉴意义
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
1 成功经验
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优化林地流转政策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安吉县还创新性地成立了“两山合作社”,实现了林地经营权的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竹林碳汇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借鉴意义
其他地区在推动类似项目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如成立专门的合作组织或平台,推动林地经营权的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科技支撑与数字赋能
1 成功经验
安吉县在竹林碳汇共富项目中,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如建立竹林碳汇数智应用平台,实现了对竹林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科学管理。这一平台不仅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还为碳汇交易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数字赋能,安吉县成功推动了竹林碳汇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了生态资源的精准计量和价值最大化。
2 借鉴意义
其他地区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应注重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生态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管理。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方共赢与利益联结
1 成功经验
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构建了合理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确保了生态红利惠及多方主体。通过绿色金融和保险产品的引入,降低了农民和村集体参与项目的风险;同时,通过租金、分红、薪金等多种形式的收益分配方式,保障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利益。这种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了农民和村集体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2 借鉴意义
其他地区在推动类似项目时,应注重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确保生态红利能够惠及多方主体。同时,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收益分配方式,如租金、分红、薪金等,以满足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和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应用,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治理
1 成功经验
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通过实施科学的竹林经营和管理措施,提高了竹林的碳汇能力和生态功能;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这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为安吉县赢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
2 借鉴意义
其他地区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实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应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科技支撑、数字赋能以及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推动了低碳共富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安吉县不仅提升了竹林的碳汇能力,促进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还通过绿色金融和保险产品等手段,确保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利益,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
基于安吉县的成功实践,其他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安吉模式,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低碳共富之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科技投入、制度创新以及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