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陕西,咸阳先行先试,通过林业碳汇交易,让“绿色颜值”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
什么是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就是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增加的碳汇量经核定后,可按照相关规则参与市场交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碳库。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有强大的固碳功能,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就能多吸收1.8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吨氧气。
空气也能卖钱
7月13日,咸阳市旬邑县清塬镇石门村村民柴平贵起了个大早,在自己承包的树林里开始了一天的巡查、管护。
1986年,柴平贵开始在村里承包荒地植树造林。经过年复一年的植树,这些荒坡秃地已是郁郁葱葱,他名下确权的林地面积达到2400多亩。
2022年2月21日,咸阳发出全市首批3张碳票。柴平贵和村民李会珍、李保生、牛喜民以个人林地的方式,共同获得0001号碳票。碳票确定的林地总面积达2083亩,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5年监测期内碳汇量4876吨。
在咸阳,像这样“卖空气”是件时髦事。
要“卖空气”,首先要有足够的“空气”——碳汇量。咸阳地处关中盆地中部,属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林草总面积584.64万亩,森林覆盖率38.81%,活立木蓄积1452万立方米。2022年11月,咸阳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咸阳依托森林资源禀赋优势,在林业碳汇上“碳”寻先机,将林业碳汇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化推进、数字化引领、制度化构建、全民化参与,打造林业碳汇先行先试样板市。
“卖空气”,还必须有成熟的交易和度量规则——一片林 到底固定了多少 二 氧 化碳?哪些 是 可以交易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2021年3月,咸阳市在西部率先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委托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对全市森林资源碳汇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了《咸阳市林业碳汇规划(2022-2025)》,制定下发了《咸阳市林业碳票碳汇计量办法(试行)》《咸阳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起了林业碳汇计量测算、碳汇交易管理的制度体系。2022年11月,咸阳市 被国家 林 草 局确定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2023年,市政府印发了《咸阳市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开发运 行了“秦碳 原”咸阳林业碳普惠平台。
碳汇项目开发程序繁琐、难度大,地方碳汇交易活跃度不高……随着试点工作深入,改革必然面对诸多困难。作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咸阳强化科技支撑,聘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相关专家,组建了咸阳市林业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林业碳汇工作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建立“三项机制”,构建林业碳汇计量交易体系,为林业碳汇发展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7月15日,咸阳市 林 业局和港 华能 源 旗下碳资产公司港华(深圳)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谈成了一笔合作:港华(深圳)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在保证林地原有权属和经营收益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助力咸阳 100 万吨碳汇量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并为实现林业碳汇项目的交易变现保驾护航。
“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碳汇非常受市场关注,也是实现生态效益和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的长远之举。我们非常重视这次合作。”港华(深圳)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碳资产碳服务总经理余京奇说,“未来,双方将在碳汇产品开发、结合碳市场交易机制实现林业碳汇价值转换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林业碳汇经营新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的经济性转化,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咸阳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构建林业碳汇计量交易体系,以巩固林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碳汇增量为重点,积极打造林业碳汇先行试点。
进入生活的林业碳汇
2023年9月,咸阳市林业局上线陕西首个林业碳普惠平台——“秦碳原”微信小程序。该平台的建成不仅是咸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咸阳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进入全民参与的新阶段。
去便利店自备购物袋,获得5克碳减排量;坐一次地铁,获得170克碳减排量;节约1度电,获得525克碳减排量……进入“秦碳原”微信小程序,动动手指,这些碳减排量就会立刻汇入个人碳账户。在小程序上,参与各种碳减排活动均能获得低碳积分。
林业碳普惠平台的推出,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秦碳原’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开发了生态固碳、绿色未来、低碳办公、碳汇认购等功能模块。市民在微信小程序上登录个人低碳生活平台,通过认养森林、义务植树、参与公益活动等获取碳汇量奖励;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等量碳汇进行抵扣,实现个人和群体的零碳文旅;通过低碳出行、打卡、答题等方式获得积分,可在碳惠商城兑换门票、电子卡券、实物商品等。
目前,咸阳碳汇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一种是咸阳碳票。
CCER是由生态环境部主导的碳减排产品,林业碳汇是其中一种。林业碳汇通过国家发布的林业碳汇方法学,经过监测、核证,由国家主管部门予以注册登记和核发碳汇量,并在国家指定的碳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待国家主管部门签发后,碳汇资产会下发到造林项目业主账户中。该账户同步关联交易账户,由业主自行在碳交易平台挂牌即可进行交易。
咸阳碳票是咸阳市全国碳汇试点先行先试的实践之一。咸阳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咸阳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确定碳票制发、交易、监督等工作流程,对林业碳票的制发、登记、流转、质押、管理和监督等进行规范,为碳减排量项目开发和交易提供了机制保障。碳票主要在咸阳市范围内流通,以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交易。
“碳票”改变林农生活
咸阳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机制,“一张碳票”不仅为林农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推动该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什么是林业碳票?林业碳票是指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一片林子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单位为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
8月10日,旬邑县清塬镇石门村,年过六旬的柴平贵正在刺槐林下锄草。在村里,提起柴平贵,可谓家喻户晓,他1999年开始种树,是村里植树“第一人”。
两年前,在全市林业碳票发放交易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柴平贵是咸阳市首位领到林业碳票的林农,收益8.7万元。
说起当时竞拍的场景,柴平贵心情依然难以平静:“真没想到氧气能换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当时,旬邑旬东煤业有限公司以8.7万元的价格拍得我手中的碳票,获得4876吨碳汇量。以后,我会把树种好,赚更多的钱。”
拿着碳票带来的效益,2023年,柴平贵新盖了150平方米的房子,购置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虽然只有一层,但和城市家庭相比丝毫不差,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他说。
柴平贵的刺槐种植面积从当初的800多亩到如今的2000多亩,种植规模一直在扩大。
咸阳的林业碳汇计量交易通过植树造林或森林经营,测定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按规定测算审核后形成林业碳票,并竞价出售,碳排放单位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来抵消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当下,咸阳市正加快推进碳汇项目和林业碳票等重点工作,努力将“碳库”变成林农实实在在的“钱库”,让越来越多和柴平贵一样的林农,过上好日子。
资料来源: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农林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