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探索林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项创新性的机制——“三票融合”正逐步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通过将林业地票、林票与碳票有机结合,这一机制不仅打破了传统林业经营的束缚,更为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价值的最大化以及林农收入的增加开辟了新路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三票融合如何有效激发林业活力,促进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票融合的核心要素
一、地票
定义:地票是指村集体(含林农)以提供林地方式入股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合作造林或经营现有林,并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按村集体所提供的林地折算投资份额制发的股权收益凭证。
特点:强调安全性、稳定性,主要在村内交易,旨在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收益牢牢锁定在村集体和村民手上。
功能:地票主要代表林地所有权或承包权的权益,村集体和林农通过持有地票可以分享林业经营的收益。
二、林票
定义:林票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及成员,或其他投资人,以林地经营权入股或出资方式参与合作造林或经营现有林,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按出资入股折算投资份额制发的股权收益凭证。
特点:重在吸纳社会资本,强化其流通便捷性,可供社会资本进入、流转、退出等,但须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控股。
功能:林票代表经营权或出资权的权益,社会资本通过购买林票可以参与林业经营并分享收益。
三、碳票
定义: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它代表了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经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后,由林业部门制发。
特点:将林木中的碳减排量转化为一种可交易、可质押的有价证券,具有了市场价值和金融属性。
功能:碳票代表林地林木碳减排量的收益权,持有碳票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碳减排收益。
三票融合的实施方式
明确林地“三权”边界与权益
三票融合首先需要对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进行明确划分和界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三权”分置清晰,权益明确。村集体和林农以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入股,持有地票;实际出资人以经营权入股,持有林票。这样,各方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为后续的林业经营和收益分配奠定基础。
推行股份化、证券化运作
在三票融合的实施过程中,股份化和证券化是关键环节。通过将林地“三权”进行股份化、证券化,使得村集体、村民和社会资本能够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林业经营并分享收益。具体来说,地票和林票都是将相应的权益折算成投资份额制发的股权收益凭证,持有者可以凭票分红。而碳票则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持有者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碳减排收益。
建设林业交易平台与数字化管理体系
为了推动三票融合的顺利实施,漳州市还自主搭建了林业票证管理平台、林业交易平台等数字化技术体系。这些平台类似于“林业淘宝”,使得“三票”可以在平台上流转、交易、抵押、变现。一部手机即可操作,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便捷性。同时,数字化管理体系还能够对票证的发放、管理、流转、核销全过程进行数字化高效运转,确保票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政策支持与监管机制
政府在三票融合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三票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漳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漳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地票林票碳票“三票融合”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改革和项目投资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加强票证的监管和审计,防止票证的滥用和违规操作。漳州市突破了其他地区由林业部门单独监管的局限,由林业、金融监管、人民银行、银保监等多部门协同加强地票林票审核、发放和交易监管,确保三票融合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引入社会资本与金融支持
三票融合的实施还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支持。通过发行地票和林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经营和项目开发。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创新推出符合林业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如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地票林票质押贷款等,为林业经营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可以探索开展花卉设施、林下经济经营权、公益林补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业务,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三票融合的实施方式需要政府、村集体、村民和社会资本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明确林地“三权”边界与权益、推行股份化证券化运作、建设林业交易平台与数字化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与监管机制以及引入社会资本与金融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三票融合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实践案例
福建漳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地票、林票、碳票的三票融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南塘村案例
1.背景
在2021年的摸底中,南靖县南塘村、南坑村和村中村共有17397亩毛竹林地,其中流转了1209亩,剩余林地处于半荒或全荒状态。毛竹林长期没有垦复,大部分无法做成竹制品,老竹林产出的竹笋小、不值钱,当地农民对毛竹林经营管护失去了兴趣。
2.措施
南靖国有林场采取合作造林形式在南塘村参与项目建设,项目总面积4400亩,计划改造低产竹林1800亩,培育阔叶林2600亩。依托国有林场资金及技术优势对合作林地进行集约化的规模经营,通过种植名贵树种与速生树种复合混交,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实现效益长短兼顾。
3.成效
项目一期合作造林511亩,累计向南塘村发行林业地票44.52万股、林票157.35万股。经测算,一个轮伐期结束后,林票投资人每股投资回报率约为70%,村集体可从林业地票中增收75.63万元,平均每年每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远高于单纯的林地租金。
4.分析
南塘村的案例表明,通过合作造林和发行林业地票、林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林业活力,提升林业收益。同时,这也为村集体和林农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增强了他们参与林业经营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二、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案例
1.背景
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拥有大面积的林地,但长期以来,林地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林场决定实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2.措施
2023年8月,林场启动实施10005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经过有关部门专家的核算和核定,项目的碳减排量达到约2.08万吨。2024年9月,林场“碳票”正式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上市。
3.成效
碳票已成功交易7批次,累计收入达到40多万元。这不仅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益,也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碳票的发行和交易也增强了社会对森林碳汇价值的认识和认可。
4.分析
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的案例表明,通过实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发行碳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利用林地的碳汇价值,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途径。此外,碳票的发行和交易还有助于增强社会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南塘村和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的案例都展示了三票融合在激发林业活力、提升林业收益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效果。这些案例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为推动全国林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票融合的效果与影响
一、效果
1.激发林业活力
三票融合机制创新性地解决了林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管理效率。
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漳州南靖县南坑镇南塘村,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及林农合作,对造林项目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显著提升了林业活力。
2.提升林业收益
村集体和林农通过持有地票和林票,能够分享林业经营的收益,增加了收入来源。在南塘村试点项目中,村集体和林农分别通过地票和林票获得了可观的股份纯利。
三票均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实现了林业资源的资本化,进一步盘活了林业资源,提升了林业生态产品价值。
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票融合推动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功能。通过集约化规模经营和科学抚育管理,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经营效益。
碳票的发行和交易使得森林的碳减排量得以量化并转化为经济收益,增强了林农和林业企业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林业经营的深入发展,相关产业如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为林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二、影响
1.政策创新示范
漳州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三票融合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政策创新的示范。这一机制的成功实施,有助于推动全国林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2.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票融合机制在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这一机制打破了票与票间交易壁垒,让林业生态价值得以量化并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益。
3.推动林业现代化
三票融合机制推动了林业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数字化、证券化等手段,提升了林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增强社会认可度
三票融合机制的成功实施,增强了社会对林业改革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这一机制让林区群众共享了更多的林业改革红利,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三票融合在漳州市等地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广泛的影响。这一机制不仅激发了林业活力、提升了林业收益、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产生了深远的政策示范效应。
结语
三票融合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林业改革举措,其在激发林业活力、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明确产权、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三票融合不仅提升了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展望未来,随着三票融合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林业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