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家“双碳”战略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决策,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林业碳汇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成本低、效益好、潜力大的优势。
甘肃庆阳在林业碳汇开发中创新提出“服务不分成、授权不流转”的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农户利益不受损,并通过“三项创新”组合拳破解技术、资金和权益瓶颈,构建“县区负责碳汇开发、市上统筹碳汇交易”的新格局,为西北地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提供了示范样本。
庆阳模式的核心创新点与成果
庆阳市拥有林草湿资源总量2655.17万亩,生态系统碳储量达1.16亿吨,形成了森林、草原、湿地三位一体的固碳体系。
庆阳模式的核心创新点
机制创新
庆阳开创了“服务不分成、授权不流转”的开发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农户利益不受损。这一模式通过明确权益分配,避免了传统碳汇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同时保障了农户的收益,为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可持续的机制保障。
三项创新组合拳
庆阳在林业碳汇开发中提出了“服务模式革新、支付方式灵活、权益保障升级”的三项创新组合拳:
服务模式革新:优化开发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支付方式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支付方式,确保资金流转顺畅,满足不同参与方的需求。
权益保障升级: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各方权益清晰,避免纠纷。
这三项创新有效破解了技术、资金和权益瓶颈,为碳汇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开发格局
庆阳构建了“县区负责碳汇开发、市上统筹碳汇交易”的“一盘棋”开发新格局。全市432万亩可开发造林中,除市上负责的《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外,庆城、宁县已启动约100万亩人工造林开发,其他6个县区剩余200万亩正在准备开发资料。通过“县区主责+市级统筹”机制,将单个项目开发成本控制在200万元左右,全市年碳汇潜在收益逾亿元。
“政产学研”协同,实现科技赋能,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碳汇研究,攻关遥感监测等关键技术,为全市林业碳汇开发和随后进行的碳普惠奠定科学基础。
项目进展与成果
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自愿减排量(CCER)造林碳汇项目,造林面积达49.7万亩,是目前国家平台公示项目中面积最大的造林碳汇项目。该项目采用“乡土树种优先、针阔科学混交”模式,油松、刺槐等抗逆性强的树种占比超70%,首期减排量约15万吨碳汇,有望登陆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碳汇收益
全市年碳汇潜在收益逾亿元,推动碳汇收益反哺生态产业,助力农民增收。通过碳汇收益,庆阳计划开展造林、森林经营等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庆阳模式的成功实践,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提供了“生态保护-价值转化-收益反哺”的闭环解决方案,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贡献了示范样本。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必须是在2012年11月8日以后造的林;
其次,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CCER—14—001—V01)》,必须是乔木、竹子和灌木造林。
此外,这三类林业类型可以开发CCER: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细分下还会有很多类型,比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等,再细分点还有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等等。
用材林: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简单理解就是种的树是为了以后砍伐用的。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保护环境和开展科学实验等特殊用途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目前,CCER是中国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全国碳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易产品。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包括3个主要阶段:前期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备案和项目减排量备案出具。
1.项目设计
项目业主按照项目方法学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项目设计文件。
2.项目公示
项目业主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公示项目设计文件,同步公示其所委托实施项目审定的审定与核查机构的名称,并处理公示期间收到的相关意见。
3.项目审定
项目业主委托的审定与核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审定,并出具项目审定报告,上传至注册登记系统,同时向社会公开。
4.项目登记
项目业主向注册登记机构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登记;注册登记机构对审核通过的项目进行登记。
5.项目实施监测和减排量核算
项目业主按照项目设计文件实施项目,按监测计划实施监测,开展减排量核算,按照项目方法学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减排量核算报告。
6.项目减排量公示
项目业主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公示减排量核算报告,同步公示其所委托开展项目减排量核查的审定与核查机构的名称(项目业主不得委托负责项目审定的审定与核查机构开展该项目的减排量核查),并处理公示期间收到的相关意见。
7.项目减排量核查
项目业主委托的审定与核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减排量核查,并出具减排量核查报告,上传至注册登记系统,同时向社会公开。
8.项目减排量登记
项目业主向注册登记机构申请项目减排量登记;注册登记机构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减排量进行登记。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