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EOD模式是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的重要路径,EOD模式充分考虑生态产品的质量和价值,通过提升生态产品品质,加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产业增值溢价。而在EOD模式试点项目中,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共同促进EOD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生态价值的实现。
01
EOD模式试点现状概览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于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公布了两批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其中第一批试点项目36个,第二批试点项目58个。
2022年4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指南明确了可以入库项目的范围、要求和所需材料,EOD项目开始实施入库管理制度,至此,EOD项目的常态化入库工作开始施行,EOD顺利实现了从试点到常态化的“变身”。
▶从地区分布来看,两批94个EOD试点项目中,44个项目集中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占项目总数的46.8%。按照行政地理分区来看,华东、华中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EOD项目数量较多,分别为27个、17个,东北、华北华南等地项目数量较少。浙江省两批共计5个项目进入试点。
▶从项目开发模式来看,EOD试点涉及的开发模式可分为流域生态治理、农业农村综合开发、片区产业综合开发、片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固体废弃物治理、矿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治理、沙漠生态治理等方面。
▶从关联产业类型来看,EOD模式试点项目有三大关键要素,即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EOD关联产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这三个关键要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EOD模式相关联的产业需要契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关联度,且有良好的项目收益作为支撑。EOD模式关联产业常见有三种类型:一是生态农业、旅游、康养等生态产业开发项目;二是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电子元器件等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项目;三是“光伏+”、生物质能利用清洁能源项目。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EOD试点信息,80%以上的EOD项目属于第一种生态产业开发类项目。其中包括碳汇交易、生态价值补偿以及土地指标等类型。
02
林业碳汇在E0D模式试点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碳汇是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化的直接体现,有助于补充EOD项目收益的不足,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从成熟度角度看,林业碳汇已经启动全国各地区试点工作,将促进EOD试点项目与林业碳汇的深度融合。
01 以临安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林业碳汇EOD项目为例
该项目总投资约12.86亿元,包括14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河道水生态环境整治以及村落风貌景观样板区打造,於潜酒厂,乡村稻田文旅配套设施,蔬菜工厂,毛竹林经营碳汇,智慧渔仓和碳汇林的保护开发等。商达公用在项目上采用“水循环、碳循环、产业循环”的生态产业价值化模式,实现以乡村环境产业为基底的生态循环农业开发。
项目以生态环境为导向带动产业发展的理念,以“乡村振兴”为基础,以“三产相融”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载体,以“碳汇、碳金融”为助力的思路,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助力临安区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03
生态补偿在E0D模式试点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试点。
相比于传统生态补偿模式,EOD模式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体由政府转变为项目联合体,价值度量方式由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等规范性文件核算转变为经营主体自主协商、自主定价,价值变现形式由纵向补偿、横向补偿、财税补贴等政府付费转变为消费者、受益者买单。
01 以南宁市宾阳县农村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例
作为全国第二批EOD模式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南宁市首个纳入国家试点的EOD模式项目,总投资19.98亿元。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贷款授信6.6亿元,其中5000万元贷款已投放下发。项目以村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运用关联产业开发项目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入来实现项目收入互补平衡,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生态保护多样化补偿制度,激发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打造生态环保全产业链,努力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打造华南地区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通过实施EOD项目,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最终实现“村庄美、环境优、产业兴、农民富”的目标。加大绿色财税金融支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释放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
04
林业碳汇与生态补偿在EOD模式试点项目中的协同作用
在EOD模式中,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储存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价值;而生态补偿机制则可以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生态价值的实现。
具体来说,林业碳汇与生态补偿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补性: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在EOD模式中具有互补性。林业碳汇项目可以为生态补偿提供资金支持,而生态补偿机制则可以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
▶协同性: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在EOD模式中具有协同性。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以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创新性: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在EOD模式中的结合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价值的实现,还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打通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绿色发展协同推进路径。
05
EOD模式试点项目中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价值实现路径
总结试点项目经验,EOD项目实施路径的四个主要环节为:一是保护优先,切实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实际合理、有序地发展关联产业;三是系统推进,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四是破解瓶颈,探索新机制新举措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目前,社会资本通过直接开发利用自然资产、获取相关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可具体分为项目+产业、项目+碳汇、项目+生态补偿、项目+资源四种方式。
1 项目+产业
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项目+产业”收益可分以下六类:土地使用收益、草原资源使用收益、森林资源使用收益、海域资源使用收益、矿权使用收益、自主发展产业收益。自主发展产业收益是最直接、最合规的回报就是找到项目自身的价值,产业运营收益主要是对EOD项目包中的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运营,以获得收益,一般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文旅产业、现代农业、其他服务业等,产业运营收益是EOD项目的初衷,对EOD主体企业运营管理与产业资源导入、招商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是项目的主要收益来源。
案例:以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天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项目为例,依托周边农田湿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绿色农业、基质营养土加工、绿色建材等产业,同时深入挖掘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发展文化旅游项目产业,成功实现“水资源+文旅+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产业经济开发模式。
2 项目+林业碳汇
社会资本可以对投资形成的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通过市场机制获取森林生态价值带来的经济收益。
案例:一是浙江安吉西苕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案例。经过流域综合整治、生态化经营和管理,有效提高了竹林的生长量,从而增加了碳储量,打通了碳汇交易通道,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二是大小兴安岭两森林碳汇案例。依托景区生态优势,结合地处大小兴安岭两大森林丰富区域中间地带的区位特征,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经济规划实施为契机,以EOD模式为导向,通过在景区建设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中心”,健全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积极包装林业碳汇项目推动上市交易,形成林业碳汇实践基础和示范效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3 项目+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资金收益实施流域水环境及城市空气环境横向生态补偿,对水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空气治理按月考核,支付生态补偿金,并将推行森林、实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全覆盖。
案例:一是关于新安江流域的案例。安徽、浙江两省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补偿关系。设立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支持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二是关于赤水河流域的案例。2018年,云、贵、川三省人民政府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赤水河作为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全国探索建立跨多省生态补偿机制积累了经验。三是关于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案例。库布其着力构建沙漠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农牧民入股、企业承包、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等形式,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4 项目+资源
通过经政府批准的资源综合利用获得收益等。资源包括水权(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其中,区域水权交易是EOD项目利用资源获得收益的主要途径。社会资本通过对江河湖泊等水源地或水污染的治理,产出可供市场交易的“水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可供区域水权交易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现水权交易收益。
案例:以“中国水权交易所”区域水域交易的交易信息为例,永定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北京官厅水库在2016~2018年共有3笔交易信息,每年成交水量达成4000万~5000万立方,单价为0.294元/每立方米,即区域水域交易单笔可实现超过千万的收益。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EOD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环保与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的协同作用,为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林业碳汇和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推动EOD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定能更好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农林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