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现代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这不仅是对传统乡村发展模式的升级,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
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数字经济和碳汇交易两大新兴概念犹如双翼,为乡村的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数字经济以其高效、便捷、创新的特性,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碳汇交易,则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在这两大新兴概念的引领下,乡村振兴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经济和碳汇交易的深度融合,更将让乡村地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实现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01 碳汇交易乡村振兴的绿色路径
碳汇在碳排放吸收端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先天优势与后天成果,通过建立自然生态碳汇交易体系,将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碳配额价格来看,目前我国碳价突破100元人民币/吨水平,未来上升空间大,发展自然碳汇交易,能够鼓励具有生态优势的市县乡村地区以及当地农民,积极开展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并通过生态经营与碳汇交易,实现自然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并行发展,为农民带来财富,以碳汇资产为基础嫁接金融服务,通过质押信贷、碳汇证券化、碳汇保险、碳汇期货及衍生品等方式,帮助农民融通资金,创造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一、河源“碳汇交易+”乡村振兴新路径
龙川县森林覆盖率75%以上,紫金县是广东省第三大林业生态县,东源县地处山区,林地资源极为丰富。总体而言,河源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林业碳汇发展空间巨大。碳普惠交易的落地,让当地民众意识到森林资源的宝贵,更加热衷于种树和养护好山林。这又反向推动着当地生态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龙川立足龙川县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林业碳普惠特色帮扶项目,走出一条具深圳特色的“碳交易+”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过“政府+国企+村集体+村民”新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54个原省定贫困村森林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立项开发森林固碳产品,通过碳普惠交易,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6.8998万吨,为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实现林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换,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带动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真正实现了空气卖钱,不砍树也能够致富。
紫金县开发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零碳产品等项目。其中林业碳汇以“2+1”方式进行试点,在瓦溪镇下濑村实施深圳碳普惠(生态林面积约为9千亩,年减排量约为1.7千吨,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6.9万元/年);在义容镇龙腾村实施广东碳普惠(生态林面积约2万亩,年减排量约为4千吨,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年);九和镇则计划实施国家碳汇交易CCER。预计待“2+1”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达到两地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东源县,万绿湖库区范围内6个乡镇为试点,落地林业碳汇碳普惠工作。该试点以圳兴公司为实施主体,依托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和星火公司等单位资源,开发碳汇交易项目。根据全县林业面积预测,全县铺开后,预计可为当地增收约5000万元/年,有望摸索出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
二、探索碳交易新路径释放生态红利
通过探索河源乡村振兴实践,由点到面,着力推动林农碳汇产品实现其生态价值。
▶一是林业碳普惠。林业碳普惠是碳普惠当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市场机制等手段鼓励民众实施林业减碳增汇行为并从中普遍受益的机制,其核心在于让林农、小型林业企业和林场等能获得收益,提高参与林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是CCER碳汇交易。全国部分地区探索发展林业碳票、“一元碳汇”等交易,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农村碳汇林作为开发对象,促进林农和村集体增收,让农村地区共享发展红利。
▶三是零碳农产品。零碳农产品认证实施既可便于消费者辨别出生产过程管理良好、环境绩效优的低碳农产品,又可以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推动引导和促进低碳农产品的开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农产品的生态与低碳功能价值叠加,助力农产品相关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02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振兴。
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质效,并促进农业、农村和乡村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新型实体企业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主动接触多元经营主体、支持农业经营者进入数字生态圈、提供应用型服务以及培养数字化人才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形成了数字经济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信息平台模式、单品数字化模式、农业产业园模式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较为有力地提高了“三农”数字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发展质效。
一、田园牧歌丹岩村推进数字化升级
丹岩村位于长泰县西北部,距离坂里乡政府10公里,县城40公里,山明水秀,风光独好,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优美行政村。但在过去,这里曾是一个污水横流,村貌破旧,产业凋敝的山区贫穷村,近年来,丹岩村借力乡村振兴的东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用全域生态化打开美丽宜居之门,以生态产业化打开致富惠民之门,靠产业生态化打开绿色发展之门,开启了一场“有里有面”的乡村蝶变。
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精准招商,开放吸引社会资本共建,丹岩村已同先行文旅等多家企业合作,依托丹岩古民居及原生态山水资源,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体验、主题游乐、农学研训、运动拓展、养生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厦漳泉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先行文旅与丹岩村携手共建了一个丹岩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激活乡村产业活力,将“游玩与体验并重”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田园综合体的运营之中。平台上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涵盖了民宿、餐饮、医疗、乡村导游等多个领域,并提供了便捷的在线预定功能,游客可轻松预订民宿、购买门票、获取旅游攻略等。形成集生态观光、文化游览、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村产业新业态。
二、以数字化串联乡村各种资源业态
▶构建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全面展示乡村的特色、旅游线路、农事活动等信息,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在线预订民宿、购买门票,线下享受专业导览、体验农产品采摘等,确保游客的旅程既便捷又丰富。
▶建立特产电商平台,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直接呈现给消费者。通过完善的电商平台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广泛销售,从而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也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地道的乡村风味。
▶推动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在线营销等手段,实现农文旅产品的在线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为农民和乡村经济带来了更多收入来源。
▶建立媒体矩阵进行推广,利用官方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热门媒体渠道,发布乡村风光、文化活动和特色产品的信息,吸引更多关注和流量。
▶建立智慧乡村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业态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通过整合乡村各业态的数据,包括乡村业态分布、农产品销售情况、民宿经营的收入和数量等信息,洞察乡村业态的发展趋势,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3 碳汇交易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有两个新的增长动能:一是新需求、新投资领域和新投资方向;二是依靠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碳汇交易和数字经济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新议程、新方向、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中,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碳汇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碳汇项目的创新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能够增强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1 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为实现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发展,需要探索具体的路径和模式。
01 建立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平台
指通过数字化管理的手段,对各类碳汇实施精准监测、有效管理,并发挥市场机制手段展开碳汇交易、促进碳汇发展的一种手段。碳汇数字平台可以覆盖碳汇监测、管理、交易、核查等诸多功能,一个完善、准确、有效的碳汇数字平台,将在保障碳汇资源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将会对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包头市林草碳汇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包头市碳汇资源的综合利用,完善包头市碳汇试验区的建设。
数字化碳汇全流程服务与监管:从信息公示开始,碳汇核算、碳排放量核算、认购交易、到中和量公示,建立了一套“可看、可核、可查”一体化的碳汇数字化系统。
碳汇认购:打造市域循环碳汇交易样板,提供在线查看、碳汇申请、认购预约、认购公示等交易服务;
碳汇管理:打造重点碳汇造林项目监管、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管理,实现全域林草碳汇核算,摸清林草碳汇家底;
碳汇核算方法库:建立包头市碳汇核算方法库,统一林草碳汇核算标准。
数字化碳汇全息展示与分析:通过对碳汇能力、市场需求、碳汇量的分析,辅助管理部门就是否控制碳汇总量,是否进行区域拓展,选用何种碳汇植株等问题,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02 推动数字经济与碳汇项目的深度融合
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碳汇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碳汇项目的效益和质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推动碳汇项目的创新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案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农行厦门分行正式落地。
农行厦门分行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合作举办“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活动,开启了全国范围内个人通过数字人民币参与农碳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创新运用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线上购买莲花镇农业碳汇,将“碳票”变“钞票”,为莲花镇九个村集体增加了绿色收入,开启了全国首创的“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新机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丽厦门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这些路径和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建立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碳汇交易,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碳汇项目的深度融合,可以促使碳汇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作用和潜力不容忽视。数字经济通过提供高效的信息平台和智能化的管理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碳汇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为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碳汇交易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态价值,还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紧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碳汇交易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不断增强,碳汇交易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发展。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企业应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结合点,创新业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数字经济与碳汇交易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和参与度。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