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业碳汇减排固碳,既是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技术体系,发挥果园茶园碳汇功能,开展农田碳汇提升行动。在我国已实现农业领域碳达峰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全面提升农业碳汇功能,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文章旨在探讨高质量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发路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提供新思路。
一、高质量农业碳汇项目的价值
环境视角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22%。高质量农业碳汇项目通过促进土壤碳封存、植被恢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通过采用有机耕作、轮作休耕等可持续农业实践,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农业活动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功能:农业碳汇项目不仅关注碳的封存,还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草地管理等措施,可以保护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碳汇项目能够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干旱、洪水和病虫害等。
经济考量
碳交易收入
市场机制: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业碳汇项目可以通过参与碳交易市场获得经济收益。农民和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碳汇项目,将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额度,出售给需要减排的企业或国家。
经济激励:碳交易收入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激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采取可持续农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品牌效应:参与农业碳汇项目的农产品可以被打上“绿色”、“低碳”的标签,提高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环保、可持续的农产品,这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供应链优化:农业碳汇项目还可以推动农业供应链的优化,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社会影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活力:农业碳汇项目为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通过碳交易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产业转型:项目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从传统的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
提高农民收入
直接收益:通过参与碳汇项目,农民可以获得碳交易收入,直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技能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将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环保意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质量农业碳汇项目开发路径
开发流程
农业碳汇项目开发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暂行办法》和项目实际操作情况,项目开发的时间周期如下:
开发模式
技术创新驱动模式
核心要素:
低碳耕作技术:推广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低碳耕作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扰动,从而减少碳排放并促进土壤碳的固定。
生物质能源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炭等能源产品,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提高了碳汇能力。
智能农业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实施路径: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农业低碳技术。
组织农民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
建立农业碳汇技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实践案例:
湄潭县作为贵州省的茶叶主产区,积极推动茶园低碳化发展。通过生态茶园建设、茶树良种化、茶机械研制等技术手段,提高茶园碳汇能力。
措施:
扩大生态茶园面积:湄潭县充分利用地资源,在适宜耕地上积极建设生态茶园,湄潭县共有生态茶园60万亩,其中部分茶园已经通过认证,成为低碳、环保的典范。
推广低碳种植技术:在茶园管理中,湄潭县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低碳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茶园碳排放。
茶园碳票制度:湄潭县创新性地推出了茶园碳票制度,将茶园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化,实现了茶园碳汇的资产化和市场化。
成效: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茶园的建设和低碳种植技术的推广,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源保护能力。
碳减排效果显著:通过茶园碳票制度的实施,湄潭县茶园碳减排量得到了有效核算和交易。
经济效益提升:茶园碳票制度,为茶农和茶企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核心要素:
有机农业:推广有机耕作方式,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绿色种植:种植具有固碳能力的作物和树种,如茶树、竹子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土壤中。
生态循环农业:构建“农作物-畜禽-水产-肥料”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实施路径:
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展示生态农业的成效和优势。
加强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实践案例:
夹江县生态低碳茶园
夹江县作为四川省的茶叶大县,致力于发展生态低碳茶园。采用“山上种茶、茶林间种”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碳汇能力。
措施:
发展14万亩生态低碳茶园,推广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
开发茶文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
授予夹江县“全国生态低碳茶示范基地”称号,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成效:夹江县生态低碳茶园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碳汇金融服务模式
核心要素:
碳汇资产证券化:将农业碳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作为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交易。
碳保险:为农业碳汇项目提供碳保险服务,降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碳汇损失风险。
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碳汇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
实施路径:
建立农业碳汇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完善碳汇交易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适合农业碳汇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碳汇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机制。
实践案例:
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海洋渔业碳汇贷款,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购买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海洋渔业碳汇。以购买的海洋渔业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贷款。
措施:
在福州(连江)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的引导下,完成海洋渔业碳汇的交易。
将购买的海洋渔业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在兴业银行福州连江支行获得“海洋碳汇贷”。
成效:这一创新融资模式为海洋渔业碳汇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碳汇市场的金融化发展。
政策扶持与激励机制
核心要素:
政策制定: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农业碳汇项目的地位、目标和任务,为项目开发提供政策保障。
资金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碳汇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市场激励:通过碳交易市场等机制,为农业碳汇项目提供经济激励,促进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实施路径: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碳汇项目的认识和参与度。
建立农业碳汇项目的监测、评估和验收机制,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农业碳汇项目的国际化发展。
实践案例:
厦门市积极推动农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建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农业碳汇项目的地位、目标和任务,并提供政策扶持和激励。
措施:
建立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为农业碳汇项目提供交易场所和机制。
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碳汇项目,通过出售碳汇量获得收益。
政府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成效:厦门市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建立推动了农业碳汇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企业的参与度,促进了农业碳汇项目的普及和推广。
三、高质量农业碳汇项目开发面临挑战
技术挑战
开发方法学不完善:当前农业碳汇开发的方法学相对不足。国家已备案的方法学清单中,与农业直接相关的方法学只有5个:
–CMS-083-V01保护性耕作减排增汇项目方法学
–CMS-017-V01在水稻栽培中通过调整供水管理实践来实现减少甲烷的排放
–CMS-081-V01反刍动物减排项目方法学
–CMS-082-V01畜禽粪便堆肥管理减排项目方法学
–CMS-026-V01家庭或小农场农业活动甲烷回收。
未来农业领域将有更多减排技术被开发出来,服务于农业碳交易的规范标准和方法学也将不断完善。
方法学的不足还体现在农业碳汇开发的路径上,如农业温室气体的消除、回收利用和清除等方面,尽管已有一定的方法学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技术支撑不足: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测量监测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支持。
经济挑战
开发成本高:
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成本通常较高,包括项目设计、监测、核算、验证等各个环节的费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业项目,其单位面积的开发成本可能更高。
目前,国内经核证的减排量项目林业碳汇市场交易价均价较低,往往无法完全覆盖开发成本,导致项目经济效益不佳。
经济激励不足:
农民和农业企业在参与农业碳汇项目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如改变种植模式、更新农业设施等。然而,目前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措施来鼓励他们的参与。
政策挑战
政策环境不稳定:
农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收益和前景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项目的推进。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农业碳汇项目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这可能导致项目在开发、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遇到法律纠纷和合规风险。
农业碳汇项目正逐步成为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需求,农业碳汇项目通过改善农业管理、增加植被覆盖等方式有效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展现了其在减缓气候变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比如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化肥使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能源等,这些都能直接提升农业碳汇项目的实效性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农业与环保、能源等产业的合作,构建具体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将不仅提升农业竞争力,还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