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碳汇作为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省份陆续出台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并通过财政补贴、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本文汇总分析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碳汇政策及资金支持措施,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未来方向。
国家层面政策概述
在“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包括: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1年):提出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明确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和交易标准。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林业碳汇项目可参与交易。
这些政策为地方制定具体措施提供了指导,各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林业资源禀赋,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各省林业碳汇政策及资金支持措施
广东省
政策支持:
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林业碳汇交易指引》(2024年7月),建立跨境碳汇交易机制。
发布《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方法学》(2022年),规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个林业碳汇项目。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GZEEX)支持林业碳汇交易,2023年成交50万吨 CO₂当量。
福建省
政策支持:
《福建省林业碳汇试点实施方案》(2023年):在三明、南平等地开展试点。
探索“林业碳汇+保险”模式,降低项目风险。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2亿元林业碳汇发展基金。
三明市推出“碳汇贷”,已发放贷款1.2亿元支持碳汇林建设。
浙江省
政策支持:
《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行动方案》(2023年):提出到2025年新增碳汇林 100万亩。
实施《数字化林业碳汇管理规范》(2024年8月)。
推动“千万工程”与林业碳汇结合,鼓励乡村发展碳汇经济。
资金支持:
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碳汇项目开发。
湖州、丽水等地试点“碳汇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湖南省
政策支持:
《湖南省林业碳汇行动方案》(2023年):重点支持湘西、张家界等生态功能区。
探索“林业碳汇+生态旅游”模式。
出台《油茶林碳汇计量方法学》(2024年9月)。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
长沙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支持林业碳汇交易,2023年成交 30万吨 CO₂当量。
江西省
政策支持:
《江西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指南》(2023年):规范项目申报流程。
推动“碳中和林”建设,鼓励企业认养碳汇林。
资金支持:
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碳汇林培育。
赣江新区试点“碳汇质押贷款”,已放贷8000万元。
四川省
政策支持:
《四川省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重点发展凉山、阿坝等地区。
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碳汇项目开发。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1.5亿元碳汇发展基金。
成都环境交易所支持林业碳汇交易,2023年成交40万吨CO₂当量。
云南省
政策支持:
《云南省林业碳汇项目管理办法》(2023年):规范项目开发。
探索“跨境碳汇交易”,与东南亚国家合作。
资金支持:
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碳汇项目。
普洱市试点“碳汇保险”,保障项目收益。
内蒙古自治区
政策支持:
《内蒙古草原碳汇试点方案》(2023年):探索草原碳汇与林业碳汇结合。
推动“防沙治沙+碳汇”模式。
资金支持:
自治区财政设立1亿元生态碳汇专项基金。
呼伦贝尔市试点“碳汇牧场”,已开发10万亩碳汇草地。
黑龙江省
政策支持:
出台《寒地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规程》(2024年8月)。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规划》(2023年):重点发展大小兴安岭碳汇林。
推动“国有林场碳汇项目”开发。
资金支持:
省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碳汇林建设。
哈尔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支持林业碳汇交易。
吉林省
政策支持:
《吉林省林业碳汇试点方案》(2023年):在长白山地区开展试点。
探索“碳汇+冰雪旅游”模式。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5000万元碳汇发展资金。
延边州试点“碳汇扶贫”,带动农户增收。
北京市
政策支持:
《北京市森林碳汇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3年),要求新建城市绿地按10%比例配置碳汇林。
建立京津冀碳汇项目协同开发机制。
资金支持:
全国首创”碳汇+古树保护”模式,单株古树年碳汇价值最高补贴5000元。
上海市
政策支持:
2024年实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林业碳汇交易规则》。
建立全国首个超大城市”屋顶碳汇”计量标准。
资金支持:
浦东新区推出”碳汇信托”产品,首期规模2亿元。
崇明岛开展”碳汇银行”试点,个人碳账户可兑换生态产品。
山东省
政策支持:
威海市建立”海洋蓝碳+林业碳汇”复合项目开发体系。
临沂市推行”板材企业碳汇反哺”制度,要求每消耗1吨木材须购买0.5吨碳汇。
资金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3亿元黄河流域碳汇发展基金。
青岛碳排放交易中心开通林业碳汇质押融资通道。
陕西省
政策支持:
建立秦岭国家公园碳汇保护红线制度。
全国首创”文物保护单位碳汇评估体系”,将古建筑保护纳入碳汇开发。
资金支持:
西安市设立”一带一路”碳汇发展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
延安市推行”红色旅游碳汇积分“制度。
政策及资金支持的主要模式
财政直接补贴:多数省份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碳汇林培育和项目开发。
碳汇交易支持:通过地方碳市场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如广东、四川、福建等。
绿色金融创新:推出“碳汇贷”“碳汇保险”等金融产品,降低项目风险。
生态补偿机制:将碳汇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如浙江、江西的“碳汇银行”。
国际合作试点:云南、内蒙古探索跨境碳汇交易,对接国际碳市场。
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更多省份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规范碳汇项目开发。
碳汇交易市场扩大:随着CCER重启,林业碳汇交易量将大幅增长。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碳汇质押贷款、碳汇保险等创新模式将更普及。
科技赋能碳汇监测:遥感、区块链等技术将提升碳汇计量准确性。
社区参与度提高:通过碳汇收益共享机制,促进乡村振兴。
结语
中国各省份在林业碳汇政策及资金支持方面已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体系,东部地区以市场化交易为主,中西部地区侧重生态补偿和扶贫结合。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深化和CCER重启,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各省应继续优化政策,加强金融支持,推动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农林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