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旨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载体,通过构建产业共生、物质循环、能量梯级利用的生态系统,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路径。
概念与内涵
1、定义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一种新型产业园区。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园区内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高效循环和互动。
2、核心理念
强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即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废弃物向资源转化,形成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构建要素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它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构建该产业园的四个核心要素:
1、产业规划与设计
区域资源禀赋分析:深入了解并分析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禀赋条件,为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发展现状评估:对现有产业基础、产业链条、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估,明确优势与短板。
科学布局与产业集聚:基于上述分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相关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集聚,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条。
绿色低碳导向:在产业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导向,推动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方向转变。
2、基础设施建设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废气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确保园区内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能源供应系统: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交通物流网络:优化园区内外的交通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技术创新与应用
鼓励技术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推动园区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技术转化与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园区内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4、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策制定: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扶持: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财政扶持,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强其发展动力。
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园区内的环保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倾斜。
监管与服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确保其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
实践案例
福州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背景
福州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福州市面临严峻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瞻远瞩地亲自擘画并选址建设了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旨在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问题。随着福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对垃圾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福州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园区改造升级,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将红庙岭打造成一个集安全、环保、生态、智慧、美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主要做法
全面改造升级:福州市政府累计投入53亿元,在红庙岭建成餐厨、厨余、危废、焚烧、沼气发电、飞灰、渗滤液等处理和提升项目22个,实现了对各类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国内知名、实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各项目,推动国内外高效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落地。污染物排放指标均按照国家和欧盟相关最新、最高的标准执行。
构建循环体系:采取全国首创的集中建设模式,构建全体系的生活和生产固废处理体系,实现对各类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构建“大中小”三个循环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原始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森林覆盖及绿化率达到70%。一、二期填埋场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公园,各处理设施打造成特色景观小品,实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融合。
实施智慧管理:依托“数字福州”建设,打造一流的垃圾处理体系数字化监管智慧平台,实现平台化管理,并提供“园区技术顾问一站式服务”,细化监管制度,明确监管流程。
发挥宣教功能:将园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宣教基地、红色党建教育基地、清风廉政宣传基地、技术顾问服务基地和垃圾分类示范基地等,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成效
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0年,红庙岭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为处理门类齐全、工艺先进、处置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良好、环境优美的郊野公园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推动节能减排:每年可发电约7.8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准煤约31.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7.6万吨。餐厨废弃物每天可提取粗毛油约30吨,经过生物柴油系统可制成成品油约25.5吨。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每天可处理炉渣1050吨,每吨炉渣可生产315块标准水泥砖,实现炉渣100%资源化利用。
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构建全体系的生活和生产固废处理体系,实现了对各类垃圾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发挥宣教作用:园区已成为福州市重要的生态文明宣教基地,吸引了大量市民、学生、机关干部等前来参观学习,增强了公众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获得多项荣誉:园区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存在问题
尽管福州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资金压力:园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长期的资金压力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垃圾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何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性,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的问题。
公众参与度:虽然园区已经发挥了宣教作用,但公众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如何更好地调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产业链延伸:园区在垃圾处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方面仍有待加强,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借鉴与参考
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园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构建循环体系:采取集中建设模式,构建全体系的生活和生产固废处理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处理。
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在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保持原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发挥宣教作用:将园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宣教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持续更新与改进: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关注和应用,持续更新和改进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生态文明价值
1、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高效利用资源
▷闭环产业链构建:通过构建闭环产业链,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实现了资源在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各环节的循环利用。这种闭环模式能够显著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园区内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例如,废弃物可以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或能源,实现“变废为宝”。
节能减排
▷能源供应系统优化:园区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
▷污染物减排:通过引入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园区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2、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系统:园区建设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系统,确保园区内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修复与保护:在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改善
▷绿化与美化:通过绿化和美化工程,园区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还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生态效益显著:经过治理和修复,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城市中的“绿肺”,为城市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绿色低碳导向:园区在产业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导向,推动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方向转变。
▷新兴产业培育: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园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效益提升
▷资源循环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减少了处理成本,还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园区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
4、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宣传
▷宣教基地建设:园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宣教基地、举办各类宣教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知识。
▷公众参与: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社会示范效应
▷示范引领: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全社会参与: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氛围和示范效应,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在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文明价值。
结 语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明确目标与定位、科学规划与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完善政策与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公众参与与教育以及持续监测与评估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