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薄薄的碳票,就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钥匙。
6月17日,贵州省林业局与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签发第二批8张省级林业碳票,涉及荔波县、长顺县、台江县、雷山县、江口县、水城区、平坝区和黔西南州普晴林场。
“林业碳票是林地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每片森林的固碳功能的身份证,可作为资产进行交易、质押或抵销,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省营林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计量,大山里的树木、山林间的空气都能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在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工作中,宁洱县探索促进林业碳汇消纳与拓宽碳汇应用场景。率先垂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碳汇损失补偿机制,该机制鼓励林地使用者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来进行碳汇损失赔偿,不仅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还促进了碳汇市场的活跃。并以数字赋能,打造碳汇交易新平台。
据了解,2023年以前省内各地签发的林业碳票,仅局限于在市、县区域进行交易。2023年7月,《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出台,明确了省级林业碳票的政策规定,具体细化了应用方向,统一规范了管理要求。2024年3月28日,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签发第一批10张省级林业碳票,覆盖开阳县、水城区、凤冈县、七星关区、江口县、都匀市、台江县、丹寨县、剑河县和册亨县10个市(县、区),林业碳票在省内实现自由流通,打破了区域交易壁垒,为林农增收和生态修复提供了资金支持。
此次签发的第二批8张省级林业碳票,与首批相比,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新突破——
制度体系更完善。依托2025年1月出台的《贵州省林业碳汇资源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省市县三级的林业碳汇资源管理职责,规范包括林业碳票在内的碳汇项目有序开发。
覆盖范围更广泛。安顺市首次获得省级林业碳票,至此省级林业碳票在全省9个市(州)实现全覆盖。同时,支持黔西南州普晴林场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应用场景更多元。此次签发的省级林业碳票除应用于司法领域外,荔波、雷山等县拟将其应用于“零碳景区”“跨省交易”等创新场景。
计量监测更精准。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等技术,优化计量方法,提升碳汇数据真实性、可信度。
截至目前,全省已签发林业碳汇(碳票)33张(省级林业碳票18张、地方林业碳票15张),共获得银行授信5.71亿元、放款1.88亿元,实现交易约1458万元,“林业碳票+”模式不断丰富,交易场景不断创新,交易范围不断拓宽。
省营林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深化林业碳票交易,进一步拓宽交易应用场景,完善“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林农增收开辟新路径,助力我省将森林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从“卖木材”到“卖空气”,贵州林业碳票的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给广大林农带来了“绿色财富”,也为后续我省推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积累宝贵经验,提供参考借鉴。当下,贵州正加速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碳库”潜能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林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真金白银。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