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不了解的是林业碳汇虽然火热,但是其投入成本高、开发周期长、风险点多、难度大也是导致其签发成功率低的原因。今天分享林业碳汇CCER项目风险盘点。
林业碳汇分为主要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交易阶段,接下来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相应的风险点。
项目准备阶段
(1)项目设计
首先,由技术支持机构(咨询机构),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和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相关要求,由项目业主或技术支持机构开展开发工作,识别项目的基准线、论证额外性、预估项目减排量和编写项目设计文件(PDD)。
风险点
在项目开发前阶段,项目风险主要受技术性和项目准入标准的影响。技术性风险重点表现在基准线、额外性和土地合格性。基准线是指即将被开发原始林地的原始碳汇量,它是判断额外性的前提。额外性是指在基准线的基础上,在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增加的碳汇量。土地合格性是指项目选用林地必须满足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定要求。相关技术不完善会导致项目设计成本和项目审核成本的经济损失。而准入标准则决定了能否顺利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这说明林业碳汇项目风险分析中需要考虑政策因素。
项目实施阶段
(2)项目审定
由项目业主或咨询机构,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备案的审定机构,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和选用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进行审定。项目审定程序又细分为7个环节,分别是合同签订、审定准备、项目设计文件公示、文件评审、现场访问、审定报告的编写及内部评审、审定报告的交付。
(3)项目备案
项目经审定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项目备案。项目业主企业(央企除外)需经过省级发改委初审后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需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项目真实性的证明,主要证明土地合格性及项目活动的真实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专家对项目文件进行评估,并对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碳汇项目予以备案。
(4)项目监测
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备案的项目设计文件、监测计划、监测手册实施项目监测活动,按照相应方法学的要求编写项目监测报告(MR),收集项目核证所需要的证明文件,监测可由项目业主自行执行,也可委托咨询服务机构执行。
(5)项目核证
由业主或咨询机构,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核证机构进行独立核证,核证内容包括项目运行情况、监测执行情况以及监测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核证程序又细分为7个环节,分别是合同签订、核证准备、监测报告公示、文件评审、现场访问、核证报告编写及内部评审、核证报告的交付。
(6)减排量备案签发
首先,由项目业主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减排量备案申请材料,其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专家进行项目评估,评估时间一般不超过30个工作日。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专家评估意见对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备案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减排量备案签发(一般是接到备案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评估时间)。
风险点
项目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链断裂一般处于项目的开发阶段, 开发主体在项目开发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一旦出现融资问题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 项目开发面临着停工的状况, 而开发主体将承担开发阶段所投入的资金损失。
碳泄漏风险:假如发生碳泄露风险, 碳汇项目需要从累计的碳汇量中扣除泄露的碳汇量。碳汇量作为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产出, 也是林业碳汇项目收益的主要来源, 扣除的碳汇量将直接降低林业碳汇项目的产出收益, 给开发主体造成经济损失。
相关技术不完善造成的风险:林业碳汇项目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基准线、 额外性、 土地合格性、造林方法学以及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是准确评估林业碳汇项目经济价值的技术要求。一旦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技术出现问题, 林业碳汇项目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和实际相比会存在偏差, 而低估的情况会对开发主体带来经济损失。当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林业碳汇相关方法学只有4个, 分别是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林业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存在方法学偏少不满足需求的现象。此外, 造林方法学的操作失误会带来生产要素成本的经济损失。
自然风险主要为森林病虫害、 地质灾害、 森林火灾和雨雪冰冻等。
项目交易阶段
(8)减排量交易
CCER林业碳汇交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林业碳汇CCER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签发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碳交易所交易。二是项目备案注册后,项目业主与买家签署订购协议,每次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签发减排量后交付卖家,私下完成减排量交易。
风险点
碳汇交易作为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受碳价格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碳价格波动会影响林业碳汇项目的收益,而林业碳汇交易等政策因素增加了林业碳汇项目碳汇收益的不确定性,并且与其他风险产生联动性,加深林业碳汇项目融资难、参与积极性低、开发成本大等问题。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