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支撑“碳中和”目标达成的关键途径,然而,在林业碳汇的经营开发过程中,自然、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重风险频发,这些风险削弱了林业碳汇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碳汇供应潜力。保险在林业碳汇领域扮演着“稳压器”和“防火墙”的角色,它不仅能有效应对和缓解林业碳汇项目在经营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还能为林业碳汇信贷提供坚实的金融背书。通过增强林业碳汇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险还能有效促进我国林业碳汇资产的价值实现,成为支持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的关键金融手段。
一 林业碳汇保险的概述与功能
1 林业碳汇保险概念
林业碳汇保险是以林业碳汇储量、林业碳汇项目预期减排量和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CCER)为标的,对林业碳汇资源经营过程中碳汇储量灭失、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过程中碳汇价值损失,以及碳交易过程中价格波动造成碳资产损失进行风险补偿的一种保险产品,也是为林业碳汇资源培育、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林业碳汇资产交易提供风险保障的重要增信担保工具。
2 林业碳汇保险功能
林业碳汇保险作为林业碳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保障林业碳汇储量灭失、林业碳汇项目价值损失和林业碳汇资产价格波动风险,还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功能实现金融增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还款担保,从而有效缓解林业碳汇融资主体的信贷约束问题。
林业碳汇保险风险管理功能:林业碳汇保险能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野生动物损毁等风险导致林木受损和碳汇储量损失时,提供经济补偿。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阶段,这种保险还能对因自然、技术、政策风险以及碳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预期减排量与实际不符的损失进行补偿,确保项目收益稳定。在碳汇资产交易阶段,若碳汇价格波动影响了交易收入,林业碳汇保险同样能赔偿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的损失,保持交易收入的稳定性。
林业碳汇保险金融增信功能:林业碳汇保险通过提供保单质押功能,增加了符合银行质押标准的资产,简化了价值评估,并为银行提供了更可靠的授信依据。林业碳汇保险有助于提升银保合作的信息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整体收益,促进林业碳汇融资、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以福建省、广东省为代表,通过地方政策创新与保险公司合作,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保险的实践探索。2023年8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多部门发布的《金融服务云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林业保险保障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的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为森林固碳增汇修复成本及林业碳汇交易价值提供保险保障。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为林业碳汇保险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支持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并确保林业碳汇项目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 林业碳汇保险类型及经营模式
碳汇保险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传统模式和“碳汇保险+碳汇融资”模式。其中“碳汇保险+碳汇融资”模式是将林业碳汇保险与碳汇质押、碳汇融资相结合,为森林所有者提供额外的资金流,种模式不仅为林场主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还提供了资金获取途径,有助于林场主进行森林经营和碳汇项目的扩展。
-类型-
1.林业碳汇储量定额保险:
这种保险是基于森林碳汇储量的实际测量值来确定保险赔偿金额的。换句话说,保险公司会根据事先评估好的碳汇储存量(比如通过测量树木数量、种类、生长状况等来估算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设定一个保险金额度。如果因特定风险(如火灾、病虫害、不可抗力等)导致实际碳汇量减少,保险公司将依据合同赔偿差额部分。
2.林业碳汇储量指数保险:
指数保险通常与特定的指标挂钩,比如与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率或碳汇市场价格的变化率相关联。当这些指数发生不利变动时,保险公司会根据指数变化来确定赔偿金额。这种保险产品可以保护森林所有者免受因市场波动导致的碳汇价值下降的风险。
3.林业碳汇项目价值保险:
这种保险产品是针对整个林业碳汇项目的整体价值进行保障的。它不仅考虑了森林碳汇的储量,还包括了项目的潜在收益、碳汇的市场价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生态服务。当项目因特定风险事件而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会根据项目的整体价值损失来计算赔偿金额。
4.林业碳汇价格指数保险:
此类保险产品关注的是碳汇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由于碳汇作为一种商品,其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政策调整、国际市场供需变化等,这类保险通过与碳汇价格指数挂钩,为林业碳汇所有者或投资者提供价格下跌风险的保障。当碳汇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的阈值时,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进行赔付,帮助投保人减轻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 林业碳汇保险和传统森林保险有何区别
尽管两种保险产品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互补性。传统森林保险可以为林业碳汇保险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基础,如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赔偿。而林业碳汇保险则可以补充传统森林保险的不足,如政策变动、市场波动等非自然风险的保障。同时,林业碳汇保险还可以为林农提供更多的激励和动力,推动他们参与碳汇项目,进一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 林业碳汇保险的创新实践
1 龙岩模式探索:
福建省龙岩市的林业碳汇险实践
2021年5月,由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开发的全国首单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该保险覆盖约323万亩林地的每年100余万吨固碳量,可为新罗区林业产业提供2000万元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保额测算
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设定保额,参考福建省碳排放交易权单价和市场固碳量价格,同时考虑地方金融政策和森林蓄积量提升,为新罗区提供2000万元的保额,基于120万元保费,最大赔付比超过16倍。
固碳量测算与监测
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立足于碳汇方法学研究依据林学专家的研究,结合科技手段定点监测反演,建立了系统化的碳汇保险测算标准。在保险服务期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生长和固碳情况,通过行政区划高效监测碳汇规模和碳损失,为理赔提供数据支持。
2 行业先锋:
平安保险的森林碳汇险实
2024年3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乐山中心支公司在沐川县成功落地乐山市首单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为1107亩森林提供6.2万元风险保障。
创新产品技术+服务
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结合了森林保护和碳汇提升,通过数字化监控技术实时评估森林健康和碳汇效率。该保险不仅覆盖森林资产的直接损失,还包括碳汇性能保障,能够在碳汇减损时自动报警并快速理赔,促进林场恢复。平安碳汇险还独创性地包含奖励机制,对超出碳汇目标的林场给予经济补偿和奖励,激励科学造林和森林长期健康,为森林管理和绿色金融树立了新标杆。
五 林业碳汇保险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
1 技术创新挑战
林业碳汇的准确测量和持续监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务,需要高精度的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型。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碳汇量评估不准确,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和赔付。
应对建议:
保险公司应与科研机构、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卫星遥感、AI、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推动制定统一的碳汇评估标准和监测方法,提升数据互认性和可比性。
2 提升公众认知与市场需求
林农与林业企业对碳汇保险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遍缺乏对这一新型保险产品深层价值与必要性的透彻理解,这一现状直接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充分释放。
应对建议:
设计简单易懂的宣传材料,突出保险产品的实惠与长期收益,增强农户的参与意愿。同时,通过政府补贴、示范项目等形式,让农户直观感受保险的实际效益,从而提升市场需求。
3 平衡保险覆盖与成本负担
林业碳汇保险因其内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面临着较高的成本结构和结果不确定性,这两大因素往往会推高保险产品的保费水平。较高的保费不仅直接加重了农户的经济负担,限制了农户和林企的参与意愿和能力,而且间接阻碍了林业碳汇保险的广泛普及和市场接纳度。
应对建议:
建立政府、企业、农户及第三方机构(如环保基金、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政府可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购买碳汇额度参与碳中和,部分资金可用于支持保险费用;农户根据自身条件适度承担,同时鼓励通过合作社等形式集体投保,分摊成本。此外,探索建立碳汇收益共享机制,使农户能从林业碳汇交易中获得额外收益,抵消保险成本。
4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林业碳汇保险在实际运营中,不得不应对诸如自然灾害引致的直接损害、国家与地方政策调整带来的潜在影响、以及国内碳汇市场起伏不定的价格波动等一系列复杂且多变的不确定性挑战,这些因素不仅显著增加了保险产品设计的难度,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严格要求。
应对建议:
保险公司需构建专业化团队,深入研究林业碳汇领域的风险特征,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合理设定保险条款和费率。加强与其他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合作,分散极端事件下的巨额赔付风险。同时,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调整承保策略。
结语
林业碳汇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实践,通过缓解自然灾害、政策变动及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强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吸引力与稳定性,促进了碳金融市场的成熟及农户参与度,同时驱动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进程。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深化、领域合作加强及公众意识提升,林业碳汇保险将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实现气候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