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森林覆盖率达41%,其中深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90%以上,森林资源丰富,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赞皇县的经济发展稳步上升,特别是在林果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县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培育了多个知名品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赞皇县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林业碳汇开发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模板。
一 、赞皇县林果产业发展路径
赞皇县坚持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特色林果深加工,发展19家农业深加工企业,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政府+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电商+品牌’的销售模式。通过“林果+”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等模式,全面打造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赞皇实践、赞皇样板。
1 探索林业碳汇开发交易路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赞皇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优势,抢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遇,率先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林业碳汇工作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
0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赞皇县通过制定《赞皇县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全县林业资源实行台账管理,明确碳汇开发的资源底数和开发潜力,初步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生态产品“难度量”的问题,而且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完成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总计价值达372亿元。
02 林业碳汇试点
借鉴福建三明、浙江安吉、承德等先进地区的经验,编制碳汇造林规划,建立森林碳汇资源档案。开展政企合作,整合国营林场及集体、个人林权,开发碳汇产品。2023年8月,赞皇县成功完成石家庄市首笔林业碳汇交易,交易碳汇量2.5156万吨,金额173.57万元,成为全市首个成功案例。这标志着赞皇林业生态产品真正实现了市场化,取得了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 探索“林果+”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林果富民模式
赞皇县发展“林果+”模式,深度融合林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林果+休闲旅游,利用大枣观光路网、大枣驿站、德裕古镇等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生态资源、特色林果和农旅产业融合。林果+乡村振兴,打造15个省级和美乡村、7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发展松会千亩葡萄种植基地,推进农业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林果+文化,以枣花蜜和蜂文化为核心,打造蕊源蜜蜂博物馆,集旅游观光、研学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
3 探索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赞皇县抢抓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带机遇,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全链条产业,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集群化产业链。规模化上:通过野生种植、人工抚育及外地采购,扩大生产加工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专业化上:成立省级酸枣仁产业研究院,打造专业“酸枣村”。品牌化上:发布“酸枣仁价格指数”,与国药、以岭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合作。集群化上: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
二、三产融合模式探索
三产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即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技术渗透等方式,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更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林果产业三产融合的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板。为了复制和推广这一模式,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模式探索
1 明确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确立以林果产业为核心:以林果产业为基础,通过三产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制定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确保三产融合的有序推进。
2 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
▷▶设计具体的产业融合方案:如林果+旅游、林果+加工、林果+文化等,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为三产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3 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推动林果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三产融合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的格局。
▷▶培育和拓展市场: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林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林果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推进林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和规模效益。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地域品牌、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等措施,增强林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模式复制与推广
1. 资源优势转化:其他地区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发展特色林果业、中药材产业等,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区域品牌。
2. 产业链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将林果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相结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文化体验等,增加附加值。
3. 生态价值实现: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索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4. 市场开拓:积极开拓市场,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建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 政策支持与引导: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农民、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6.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游客体验,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7. 文化与生态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总之,其他地区在借鉴经验时,需要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通过复制和推广三产融合的模式,各地区能够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林业碳汇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可以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三产融合模式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因此,加强林业碳汇与三产融合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绿色发展和提升农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