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空气”也能卖出高价?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在黑龙江——这片中国北疆的绿色宝库中,正逐步成为现实。这片广袤的土地,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正悄然上演着一场生态与经济的绿色革命。
近期,黑龙江省积极推动林业碳汇工作的创新发展,相继出台《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项目工作方案》和《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项目交易管理办法》,全国首创林业碳汇“一张图”,推出“龙江绿碳”品牌,建成“龙江绿碳”管理平台,实现全省林业碳汇资源的动态管理。
一、林业碳汇交易实践
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其森林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广袤的原始森林、茂密的次生林以及人工林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的森林不仅调节着气候,涵养着水源,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还是碳汇的重要来源,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版图中,黑龙江的森林资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维护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区域。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黑龙江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这一新兴领域。通过市场机制,将森林的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商品,不仅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促进了林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标准体系建立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标准体系的建立是重要一环。黑龙江省已形成了林业碳汇标准体系框架,这一框架涵盖了基础类、技术类和管理类共41个标准,覆盖了从样地选择到未来预测等各个环节。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林业碳汇交易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而言,标准体系中的基础类标准主要规定了林业碳汇交易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技术类标准则涉及碳汇量的监测、计量和核算方法;管理类标准则关注交易流程、审核机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通过这一标准体系,黑龙江省能够确保林业碳汇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为生态补偿市场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黑龙江省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标准体系。根据规划,到2026年,黑龙江省林业碳汇标准体系将基本建立,碳汇计量技术将更加规范;到2030年,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健全,碳汇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将明显提升。
汇集碳汇数据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服务中心的林业碳汇“一张图”将数据便捷地汇总并形象并展示,这张图汇集了本省的林地碳储量、林地碳汇量、林业碳汇资源以及已开发碳汇项目,林场林班、地类名称、优势树种、乔木郁闭度等多项信息,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创新应用
在林业碳汇交易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积极引入遥感技术等先进手段,提高了林业碳汇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遥感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信号,实现对树木的高精度三维扫描。这一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关键参数,进而计算出样地的碳汇量。相比传统的人工每木检尺方法,遥感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而且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受人为因素影响小,监测出的数据精度更高、更易于检查和比对。
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小根河林场为例,该林场在尝试多种森林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遥感技术来监测和评估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碳汇能力。通过遥感技术提供的数据支持,林场能够更加科学地选择和管理森林经营模式,从而实现碳汇价值的最大化。
二、拓展市场机制补偿模式
市场化机制在生态补偿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价值的货币化,从而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生态补偿市场化,是指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和分配生态保护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将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得以体现和补偿。这种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使生态保护者因提供生态服务而获得经济回报,同时激励生态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推进生态补偿市场化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展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市场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建设
黑龙江省已建立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并成功举办了林业碳汇交易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签约了首批“龙江绿碳”交易协议,总额达428.5万元。龙江绿碳平台作为省级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其交易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碳汇交易提供规范化、透明化的市场环境。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碳汇产品的流通,还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通过平台,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者可以便捷地找到买家,实现碳汇量的交易和价值的转化,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金融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补偿的市场化,黑龙江省在金融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开发了基于林业碳汇的金融产品,如“林业碳汇开发贷”和“林业碳汇抵押贷”等,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者提供融资支持。这些金融产品的推出,不仅解决了项目开发的资金问题,还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积极性。
跨界合作与模式创新跨界合作
黑龙江省在推进生态补偿市场化的过程中,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例如,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具有碳汇功能的综合项目。
哈尔滨银行、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黑龙江良大投资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等企业会将此次持有的首批龙江绿碳无偿捐赠给第九届亚冬会组委会。
这些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还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模式创新
在模式创新方面,黑龙江省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的多元化开发模式。例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和管理,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林业碳汇项目;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等多元化经营方式,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和产出率。
三、重要意义
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激励机制:对于黑龙江林业职工来说,通过碳汇市场化机制,林业职工经营培育森林的付出,将被转化为合理经济补偿,带动林区经济转型和职工增收。
权益保障: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了生态保护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经济补偿,提高了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了生态保护活动的持续开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碳减排:林业碳汇项目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碳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为这些碳减排成果提供了经济价值,进一步激励了碳减排活动的开展。
绿色生活方式:生态补偿和林业碳汇互补模式的推广,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推动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等行为,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生态产品(如林业碳汇)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了生态价值的最大化。这种转变不仅为生态保护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促进了生态产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创新路径:生态补偿和林业碳汇互补模式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将逐步完善和优化。
经过一系列努力和实践,黑龙江省在林业碳汇项目推进和生态补偿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保护,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林农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