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植树造林已成为各地节能减排的新思路,然而什么是树的“固碳能力”?不同树种的“固碳能力”究竟该怎样计算?种植一棵树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种植哪些树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呢?
新疆现有150多个树种中,51个常见树种固碳能力较强,其中,固碳能力最强的当数白榆树(俗称榆树),每棵年均能固碳8公斤。这是新疆林科学院历时8年完成的《干旱区高效固碳树种筛选、育苗造林与固碳量测算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这一课题研究已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不仅对新疆51个树种的固碳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和定型,通过各类树种的固碳数据,还计算出种植不同的树种能减排多少二氧化碳。
所谓的“固碳能力”,就是说不同树种把空气中的碳吸收进自己身体这个“仓库”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固体的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而要了解一个树种的固碳能力,“至少要在这一树种中选取3棵以上的样树进行测算”,科研人员选取的均是人造林中生长时间长达9年至10年的成年树。科研人员先将每棵样树截取晾干并加工粉碎,计算出这棵树不同部位的含碳量,根据这棵树不同部位的含碳量再计算它的总蓄积量(总含碳量),用总蓄积量除以这棵树的生长年限,最后就得出这棵树的固碳能力,所有样树的固碳能力均值,就是这一树种的固碳能力。为了摸清每个树种的固碳能力,他们先后在克拉玛依,石河子、呼图壁。玛纳斯、精河和吐鲁番等多个地方的150个人造林树种中,选取了几百棵样树进行测算,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respect),最终筛选出了51个固碳能力较强的树种。
科研人员将51个固碳能力较强的树种对比分析后发现,含碳量最高的是白榆树,根据科研人员测算,一公顷白榆树林,年均固碳能力达8.505吨。一公顷等于15亩,一亩地栽种白榆70余棵,这样算下来,一棵白榆树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约8公斤。
按照树木的生长结构和生长特点,科研人员又对乔木类中含碳量较高的树种、灌木类中含碳量较高的树种进行了排名,34个乔木树种中含碳量较高的依次是:白榆、银新杨、新疆杨、沙枣、胡杨、俄罗斯杨。这6个固碳能力较高的乔木树种中,除了白榆树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8公斤,其余树种年均吸收二氧化碳均在4至5公斤。
17个灌木树种中含碳量较高的依次是紫穗槐、红柳、柠条、沙棘。“灌木树种含碳量最高的紫穗槐,一棵年均吸收二氧化碳约5.2公斤,而含碳量较低的沙棘,一棵年均吸收二氧化碳约1.6公斤”。
科研人员将所有树种的含碳量和内陆的同类树种含碳量对比后发现,新疆的乔木树种含碳量和内陆同类树种含碳量不相上下,而灌木树种的含碳量却普遍高于内陆,“内陆很多灌木树种因乔木遮挡,接受光照较少,而相比内陆,新疆灌木类树种多数没有乔木遮挡,新疆光照时间也比内陆长,灌木类树种含碳量自然比内陆偏高”。
在对每个树种含碳能力、抗逆性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后,科研人员还筛选出了新疆杨、沙枣、胡杨等10个适合北疆干旱区推广种植的树种,“这些树种不仅抗旱,抗盐碱,固碳能力也较强,新疆杨每公顷年均固碳7239公斤,沙枣每公顷年均固碳6704公斤,胡杨每公顷固碳6289公斤。”随着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水资源逐渐匮乏,这些树种将会成为干旱区造林的首选树种。
“这一结果无疑给一些能源企业减排提供一条新思路”,接下来企业的减排目标还会日渐收紧,很多企业一边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另外又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企业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减排目标,还能给企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造林减排这种既有绿化效果又有减排效果的方法,已是业内热议的话题。今后如果企业超标排放,要么选择出钱营林提高它的固碳能力;或者造林吸附二氧化碳达到自己超标的量;要么实施能源替代、产业升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有技术突破或者不计成本的话CCUS也可以考虑。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