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正成为衡量生态价值的全新标尺。林业碳汇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树固碳”,而是在GEP体系下,将每一片森林转变成了会呼吸的“生态资产”。
GEP重构林业碳汇新维度
1.GEP概念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简称GEP),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总和的重要指标。它系统涵盖三大核心价值维度:一是物质产品价值,包括粮食、木材等直接产出;二是调节服务价值,如气候调节、洪水调蓄、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三是文化服务价值,涉及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美学体验等精神文化效益 。
GEP核算体系通过量化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推动生态资源从“无价”到“有价”的转化,助力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跃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GEP与林业碳汇关系描述
GEP与林业碳汇关系密切,协同增效,形成生态价值转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价值维度:林业碳汇作为GEP调节服务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森林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缓解温室效应、维持碳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直接推动GEP总量提升,凸显气候调节功能价值。
量化框架:GEP核算体系为林业碳汇提供标准化的价值计量方法,将碳汇固碳释氧、生态效益转化为可量化、可对比的经济指标,为碳汇资源的市场交易、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双向驱动:科学的GEP核算体系促使林业碳汇的生态经济价值获得广泛认可,推动政府、企业及社会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可持续经营的投入;林业碳汇能力的增强不仅巩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通过碳交易市场实现生态价值变现,进一步反哺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形成“碳汇能力提升—生态价值增值—GEP增长”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践案例点亮绿色新图景
1.首都延庆创新GEP管理模式
制度保障: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构建GEP核算和展示平台,建立起“1+2+1”GEP核算制度体系。
具体做法:充分集成卫星观测、地面采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自然资源“空天地网”一体化调查监测数据体系,实现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数据的三维立体可视化呈现。如期完成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庆峡—古崖居地方级风景名胜区、潮白河(北京段)、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地籍调查成果编制,全面摸清延庆区生态产品基础信息。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精准规划造林区域与种植点位;采用容器育苗、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彩色树种培育方面,运用无性繁殖、良种选育等手段。2017 – 2022年期间,延庆重点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生态林管护及山区林木抚育工作,累计完成98万亩树木种植,新增2万亩彩色树种。
综合运用生态监测、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信息治理等技术。2023年,延庆与河北张家口、北京门头沟联合签署《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官厅水库库滨带生态修复工程。
成果展现:全区GEP从2014的45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50亿元,为绿水青山贴上了“价值标签”;
目前,延庆森林面积达12.37万公顷,活力木蓄积量达656.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增长到62.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45.82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探索“生态+共生社区”模式,形成“延庆人家”品牌民宿体系,累计盘活农村闲置房屋700余处,每年带动农民财产性增收1200万元,直接带动村民就业700余名,带动村合作社分红增收300余万元,探索出一条契合京郊、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浙江丽水拓宽“两山”转化渠道
制度保障:建立市、县、乡镇、试点村四级GEP核算;建立健全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建立综合考评办法,推进GEP进规划、进项目、进监测、进交易、进考核;建立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具体做法:运用GEP常态化核算技术,培育发展“两山合作社”10家、“生态强村公司”173家,作为公共生态产品的供给主体和市场化交易主体;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生态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发展“茶商E贷”等贷款金融业务。
运用信用评估技术,开展“生态抵质押贷”、“生态信用贷”,确定贷款额度和条件等;运用金融科技技术,综合运用大数据分享、风险管理模型等金融科技手段,对贷款业务进行管理、风险控制。
成果展现:“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历年累计销售额达百亿元,溢价率超30%;“丽水山居”田园民宿接待游客2665.725万人,实现营收272595.63万元。
丽水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1.7%,居全省第一;森林蓄积量超过一亿立方米,为全省最高;拥有2076.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和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市之一;
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布“丽水山泉”集体商标注册号,以“丽水山泉”为代表的水产业迎来新突破,相比2021年销售额增长8倍。
3.启示
首都延庆和浙江丽水GEP核算平台的构建完善了林业碳汇制度保障体系,强化了技术驱动与精准管理并有效的推动生态工程与碳汇项目协同,有助于打造特色林业碳汇品牌与市场,深化生态保护与社区共建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创新:技术赋能与机制破局
1.技术创新 精准核算
GEP核算体系打破传统林业资源核算的单一经济视角,将林业碳汇全面纳入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框架。该体系不仅涵盖林木的经济价值,更系统量化森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货币化计量,林业碳汇从抽象的生态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对比的经济指标,为科学开展林业资源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制度创新 政策保障
基于GEP核算成果,延庆、丽水等地率先探索出与林业碳汇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建立责任清晰、流程规范、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等GEP核算配套机制,从政策层面为林业碳汇的权益界定、价值实现和长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林业碳汇发展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模式创新 产业融合
创新打造“生态+共生社区”“生态+民宿”等特色发展模式,推动林业碳汇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保护—增值—收益—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闭环。以GEP核算结果为依托,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成功转化为金融信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森林资源培育。这种市场化转化机制,既拓宽了林业碳汇的资金渠道,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未来展望
1.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碳汇能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林业碳汇监测、计量与评估体系,智能规划种植结构,提升森林固碳效率。
2. 拓展市场交易,实现价值最大化:完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创新“碳汇+”应用模式,激活司法、会议等领域碳中和需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推动价值变现。
3. 加强区域协作,共筑绿色屏障:深化区域间在林业碳汇与GEP核算方面的合作,共享经验与技术,共同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结语
在”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下,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成为解码生态价值的全新密钥。当这片覆盖中国陆地面积超1/5的森林,遇上GEP创新计量体系,林业碳汇正从单纯的”绿色储蓄罐”,蜕变为撬动生态经济的战略支点。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