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深入发展,各省市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的表现成为了观察其碳减排努力的重要指标。山东省和海南省实现了100%的履约率,是如何做到的?又能给其他省份和地区带来什么经验与借鉴?
01 『碳排放权交易履约』
碳排放权是指在满足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企业或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通过市场化行为买卖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就是碳排放权交易。
履约则是指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基于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认定结果,将获得许可的碳排放权配额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清缴,控排企业单位配额不足以完成履约的,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平台购买补足,富余配额可通过交易平台出售或留下后续使用。
简单说就是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组织核查、交易等手段,来敦促企业或单位能够履行自己的控排义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承诺的履行情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履约期管理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背景下,了解并比较全国各省的履约情况,不仅有助于评估各地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02 『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完成情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的完成情况显示,整体履约完成率已超过60%。这一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相较于第一个履约期有所提前,截至2023年11月15日,履约完成率已超过95%。
经过对各省份的履约情况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全国各省在第二个履约期的完成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雄厚、政策执行力度大,履约完成情况普遍较好;例如截至2023年11月30日,上海市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率达100%。
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履约情况稳步提升;如江西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036.28万吨,累计成交额5.72亿元。在碳配额履约清缴上,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任务100%完成。
西部地区虽然整体履约水平相对较低,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宁夏通过大力推进全国碳市场2021年到2022年度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履约工作,履约完成率分别为94.74%和100%。比上一个履约周期完成率有明显提升。
这种区域间的差异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以及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更高的公众环保意识,这些都为履约提供了有利条件。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并提高履约效率。而西部地区虽然在履约方面面临更多挑战,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具体到各省市,例如山东省、海南省,已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清缴履约工作,成为全国前两个实现履约率100%的省份。
首先,山东省省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先行者,其在第二个履约周期中继续保持了积极的态度。据统计,山东省作为碳排放大户,实现履约率100%,共有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量7169.08万吨,交易额46.66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海南省省也在第二个履约周期中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已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清缴履约工作,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履约率100%的省份。作为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工作的佼佼者,海南省省在第二个履约周期中继续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了履约率的稳步提高。
03 『山东、海南两省履约率100%分析』
山东省和海南省能够率先实现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率100%,主要归功于他们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山东省
1、“一企一策”制定履约方案
山东省在履约工作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管理。山东省采取的“早准备、早发动”策略,确保了在履约周期开始之前,企业和相关部门已经在思想和能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前瞻性的工作方式为履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企一策”制定履约方案是山东省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采取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碳排放控制和减排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旨在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同时考虑到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功能定位和承担的重大任务等因素。在实施“一企一策”方案时,山东省通过加强全过程数据质量管理、上下联动、组织培训等措施,为每家企业制定个性化的履约方案,这种定制化的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企业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了100%的履约率。
2、全过程数据质量管理:山东省通过碳核查复核、省级数据质量监督帮扶等措施,对重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全过程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整个省份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
3、多措并举推动配额履约:山东省政府通过培训动员、帮助企业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以及采取纾困解难措施,全面推动企业履约。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履约能力,也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
4、上下联动推进碳市场建设:山东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有效发挥了政府职能,规范了碳市场行为,推进了全国碳市场的平稳发展。这种上下联动的做法,确保了政策的有效传达和执行。
5、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山东省通过推动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强度高的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提高了全省煤电行业的整体能效水平,这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6、碳排放管理意识的增强:山东省重点发电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碳排放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这反映了企业在环保和减排方面的积极变化。
7、配额盈余企业的增加:在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基准值加严、配额收紧的情况下,全省配额盈余企业数量增加,这表明企业在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履约形势整体向好。
海南省
1、碳市场交易工作专班
海南省在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展现了其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承诺和高效执行力。
海南省高度重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成立的碳市场交易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全省各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并强化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这种专门的机构设置确保了碳市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2、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海南省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体现了其对于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高度重视。建立“省+市县”联审机制和专业技术审核团队,确保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月度信息化存证和年度核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碳市场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专题研讨和技术帮扶:海南省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技术帮扶和《低碳云课堂》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的水平。这种综合性的能力提升措施,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履约能力,也促进了企业对于低碳发展的认识和参与。
4、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计划持续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为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做好准备,并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链条”管理制度。
5、参与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海南省还计划做好参与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政策和技术储备,紧跟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政策,发挥海南省蓝绿碳库优势,不断升级优化碳普惠平台,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山东省、海南省的这些做法对于其他省份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履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这种全面、系统的工作方式,山东省和海南省不仅成功实现了100%的履约率,也为全国的碳市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碳市场的不断成熟,预计将有更多的省份和地区采取类似的措施,共同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04 『履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在第二个履约期,山东省、海南省两个省份率先取得了100%的履约率,这意味着所有参与的企业都按照规定完成了碳排放的报告和抵消。但其他省份履约率没有达到100%,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履约完成情况的好坏,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力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与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其他省份在第二个履约期履约率没有达到100%的原因,包括企业的适应能力、地方市场的差异、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经济结构和排放特征,以及市场机制和价格波动等因素。
▶履约机制和企业适应能力。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参与碳市场并完成履约是一个相对新的过程,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第一个履约周期后,虽然超过80%的重点排放单位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资产管理,但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这个过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地方市场的差异。各地方碳市场的运行状况存在差异,包括碳价的波动、市场活跃度、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例如,北京、福建、湖北等地的市场表现与广东、上海等地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了企业的履约情况。
▶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不同省份在执行碳市场相关政策时的力度和支持措施可能不同,这可能影响了企业的履约积极性。例如,一些省份可能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资金补贴或者政策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履约。
▶经济结构和排放特征。不同省份的经济结构和排放特征不同,这可能导致履约难度的差异。一些省份可能依赖于高碳排放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减排,从而影响了履约率。
▶市场机制和价格波动。碳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了企业的履约决策。如果碳价格不稳定或者较低,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激励去购买额外的配额或者采取减排措施。
05 『提升履约率的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为其他省份在履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通过对比分析山东、海南两省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履约过程,我们可以提供以下关键的结论和经验,以应对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建立专业的数据管理和审核团队:山东和海南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们建立了专业的技术审核团队来管理和审核碳排放数据。其他省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过程数据管理和政策支持:全过程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核查和报告,是确保履约成功的关键。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数据管理流程。
3、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可以增加企业履约的灵活性和效率。
4、持续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不断更新和完善碳排放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帮助省份更好地适应碳市场的变化。
5、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提高碳排放数据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可以增强碳市场的社会认可度。
6、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其他省份需要准备好应对碳市场可能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包括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
7、加强跨省合作与经验交流:省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经验交流,共同应对履约过程中的挑战,提高整体的履约率。
综上所述,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减排,并为实现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持。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些措施将更加重要,需要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和双碳目标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