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碳汇

林业碳汇资讯

碳汇金融: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的金融创新与实践

2025-03-03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汇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林业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传统的融资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碳汇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市场机制,为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了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碳汇金融的概念、主要工具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案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碳汇金融的概念与背景 碳汇金融的定义 碳汇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市场机制,为碳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碳减排和生态保护的…

查看更多

从田间到碳市场:农业项目如何通过碳汇实现增收?

2025-02-25

引言 近年来,农业碳汇备受关注,通过保护性耕作、植树造林、稻田甲烷减排等方式,农业不仅能增加土壤碳储量,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碳汇潜力巨大,全球农业土壤碳库容量可观,合理管理可显著提升碳汇能力,同时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碳汇收入为农业提供了新机遇,通过碳市场将碳汇能力转化为经济收益,激励可持续农业实践。农业项目参与碳市场需从开发、交易等环节入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一、农业碳汇:从农田到市场的旅程 什么是农业碳汇? 农业碳汇是指通过农业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土壤、植物和生物质中的过程。 主要方式: 土壤固碳: 通过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

查看更多

森林碳汇价值评估及商业模式详解

2025-02-19

森林碳汇概念、现状及特征 1、森林碳汇概念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以造林和再造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森林碳汇项目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已在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申请备案或注册(含正在开发和审定中)的国家级森林碳汇项目共计137个包括中国经核证减排信用标准的CCER项目99个,清洁发展机制标准的CDM项目5个以及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的VCS项目33个。 此外,国内还陆续试点了地区性森林碳汇项目,主要包括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

查看更多

林业碳汇产业:绿色经济中的未来新趋势

2025-02-18

引言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的推动下,林业碳汇产业正从政策导向型市场迈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林业碳汇不仅具备生态价值,更成为资本竞逐的新赛道。 一、政策驱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投资窗口期开启 CCER重启激活市场需求 中国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于2024年重启后,林业碳汇项目迅速成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抵消工具。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激活了市场需求,还为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云南楚雄州为例,2025年首笔林业碳汇项目预售签约中,15.2万吨碳汇以100元/吨的价格成功交易,带动地方生态价值转化超过10亿元。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CCER重启对地方经济…

查看更多

云南林草碳汇实践:碳汇交易背后的增收密码

2025-02-14

导读 林草碳汇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林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殷殷嘱托,推动碳汇价值转化,走出点“绿”成金的发展新路。 发挥林草资源大省优势 位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市,森林覆盖率达74.7%。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让腾冲市成为云南省较早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的地区之一。20…

查看更多

从田间到碳市场:农业碳汇交易助力绿色发展

2025-02-13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碳汇潜力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作为连接农业减排与碳市场的重要桥梁,正逐步展现出其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独特价值。 01 平台背景与意义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碳减排和碳汇增加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积极探索农业碳汇交易试点,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汇增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意义: • 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实现生态经济化,有助于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查看更多

Nature子刊:中国可新增447亿棵树,助力森林碳汇增长59亿吨

2025-02-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课题组和朴世龙院士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了《中国植树造林的固碳潜力》(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ree planting in China)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在中国紧张的人地矛盾和耕林博弈背景下,相较于新增林地,加密现有林地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策略。通过优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植树造林的固碳潜力。 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造林主要包括两种场景——新增造林与加密造林,其中,新增造林(Afforestation)是指在生境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但目前尚未被任何树…

查看更多

交易“碳值”,促进生态产品变现 —— 武宁县启示

2025-02-10

近年来,武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两山”转化战略需求,探索基于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产业的生态资源抵质押贷款机制,签发全省首批乡村林业碳汇并获收益,造林碳汇项目率先在全国温室气体自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获批公示,实现了生态资源、生态产业、生态融资的良性循环。 重视“碳汇”,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武宁县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实际行动落实节能降碳号召。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林业碳中和领导小组,开展了县、乡、村、组四级林业碳汇工作培训,发放林业碳汇宣传资料3000余份,切实营造社会氛围;制定了《武宁县林业碳汇碳中和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罗坪镇长水村作为试点村,选定…

查看更多

林业碳汇变青山为“金山”—— 元谋县启示

2025-02-06

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元谋县,因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十分困难。为了重现绿水青山,元谋县连续三年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项目,在缺水少土、高温干热、山高坡陡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为全国生态修复提供了“元谋模式”。 随着全国首单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在元谋县完成,21个村民小组通过“卖空气”净赚88万元,704公顷碳中和林地成为“绿色银行”,释放出生态富民红利,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元谋样本,作出了元谋贡献。 荒山变绿 厚植生态底蕴 望着环绕村庄的翠绿山林,元马镇乐甫村委会南溪村村民小组长陈桂才感慨地说:“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