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源与碳汇载体,其碳汇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与此同时,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分散农业资源,显著降低生产边际成本、提升效率。这种“碳汇农业+共享经济”的融合模式,不仅为农业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更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一、核心概念与融合逻辑
1.核心概念
碳汇农业是通过改良耕作方式、优化土地利用及创新育种技术,提升生态系统碳储量,实现固碳减排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协同。其技术路径包括农田碳汇、森林碳汇及循环碳汇。
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模式多样,包括设备共享、人力共享、土地共享、物流共享、仓储共享及共享农庄等,通过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创造新收益。
2.融合逻辑
碳汇农业与共享经济的结合,本质是通过共享模式解决碳汇农业推广中的资源约束问题,同时将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例如,共享设备可降低农户采用碳汇技术的成本,共享平台可连接消费者与碳汇项目,实现碳汇交易与农产品溢价。
二、发展现状分析
1.碳汇农业发展现状
政策层面,各地依托“双碳”目标加速推进试点,将低碳耕作、生态种养等纳入碳汇核算体系,通过财政补贴激励项目开发,推动农田、林地等碳汇资源市场化转化。技术应用呈现梯度推进特征,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替代等技术普及率逐步提升,土壤固碳能力稳步增强,但碳汇计量标准尚未统一,区域间核算方法差异明显,且监测成本较高,中小主体参与门槛受限。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全球农业碳汇交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企业碳抵消需求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碳汇价格逐步形成,但交易规模仍受限于机制完善度。
2.共享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
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平台整合分散的土地、农机等资源,实现规模化利用,有效降低生产边际成本并减少分散作业带来的碳排放。技术与服务共享借助数字化工具普及,降低低碳技术应用门槛,专业服务平台的全流程支持则能缩短项目周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城乡共享模式打通消费端与生产端,通过市民参与式种植等形式推动农产品价值提升,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三、典型案例分析
南京芝山村”零碳田园”
2025年5月30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溧水区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启动仪式,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后期该项目还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零碳田园”的认证。
核心模式:
炭基农业技术:秸秆炭化制备生物质炭,粪污发酵制成有机肥,再通过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闭环链条。每亩稻田施用750公斤炭基有机肥可使固碳量与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净零排放”。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炭基水稻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口感营养俱佳。
共享稻田认领:芝山村推出的“我在芝山有块田”共享稻田认领活动,认领者只需支付一定的认领费用,不仅能拥有专属的水稻田块,还可以免费入住当地民宿。目前,已有60多位市民及企业认领30多亩稻田。
校地合作: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团队与园区合作建立了“炭基农业技术转化中心”,提供全流程技术培训,并联合当地企业开发出“碳汇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土壤碳储量、作物碳足迹的实时监测。
经济效益: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拿出100亩稻田作为试验田,并计划后期推广至园区全部土地。炭基水稻售价提升,芝山炭基富硒大米市场价可卖到每公斤16元,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00 亩林下黄花菜通过“炭基土壤改良+有机种植”,每年干货产量可达1万斤,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元,进一步拓展了农业产业链,园区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了30%~40%,预计园区年碳汇收益可达15万元以上。
溧水区已启动“零碳田园”复制计划,将芝山的技术标准、共享机制推广至周边5个村落。此外,芝山村作为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正申报”长三角碳汇农业示范基地”,计划复制模式至长江中下游稻作区。
南京芝山村通过”炭基农业+共享经济”模式,盘活乡村资源、赋能城乡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芝山村还计划扩展碳汇农业规模,深化农文旅融合,成为长三角低碳农业示范标杆。
四、挑战与对策
1.主要挑战
标准不统一:碳汇计量方法各地有差异,跨区域交易受阻,像芝山村的碳汇量暂时无法与北方农田对接交易。
利益分配不均:共享平台、企业与农户的收益分成不透明,部分项目中农户碳汇收益占比小,影响参与积极性。
技术成本高:碳汇监测设备和炭基技术初期投入大,小农户难以承担。
政策衔接不足:碳汇农业与共享经济的扶持政策分散,如补贴、金融支持未形成合力,部分地区碳汇收益难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2.应对对策
统一标准:制定全国农业碳汇计量标准,开发简易核算工具(如手机小程序),方便农户自助测算。
优化分配:明确农户收益分成底线,推广“基础收益+碳汇分红” 模式,通过合作社保障农户话语权。
降本增效:研发推广低成本监测技术,降低每亩监测成本;政府还可对炭基设备给予一定补贴。
政策协同:整合碳汇补贴与共享经济扶持资金,推出“碳汇贷”,将碳汇农业纳入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碳汇农业与共享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破解农业低碳转型困境的关键路径。这种模式不仅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农业领域的解决方案,更通过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最终推动农业向“生态有价值、生产有效益、生活有品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关注我们,林环双碳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双碳资讯。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双碳创新发展交流群,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资讯、专家报告、项目案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林环双碳!诚挚邀请您参与留言互动,共“碳”绿色未来!
技术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0420号-7